知識服務 / 電子報 / TCCIP 電子報第017期
知識小櫥窗 TCCIP最新消息 氣候變遷新聞 好評推薦
6252 點閱   0 位讀者喜歡這篇文章
封面故事

作者:TCCIP計畫辦公室

不能沒有你——個人如何因應氣候變遷?

在臺灣,「全球暖化」或「氣候變遷」已不是大新聞,「節能減碳」這個口號,多數人都聽過。根據106年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針對台灣北部民眾的一項調查,高達8成9的受訪者都同意「引發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氣候變遷會影響到個人生活與活動」,顯示氣候變遷的概念已經相當普遍。但,到底市井小民可以做些什麼?

  • 碳足跡:追蹤碳排放的生命週期

氣候變遷的關鍵問題之一是肇因(也就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廣泛性及難以咎責性。人為溫室氣體最主要的排放來源是能源使用,而幾乎所有現代經濟活動、產品生產都會用到能源,同時,溫室氣體與一般的環境污染物不同,難以直接追蹤及量測,因此現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數據,多是從各部門的活動數據和排放係數進行推估計算。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透過一些日常行為的調整,來降低個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為更清楚計算不同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碳排放,學者(Wiedmann and Minx,2007)引入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的概念,意指「人類活動、商品、服務的過程中,直接和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運用了生命週期(life cycle)的概念,碳足跡可以完整描述從生產、使用到廢棄或回收再利用等不同階段,所造成的環境衝擊,幫助我們能夠針對不同的措施排序與比較,選擇哪些路徑,較容易達到減碳效益。

  • 減少碳足跡:住家節能、交通、在地飲食

日常生活中的碳足跡,屬住宅的電力使用最容易直接計算。根據經濟部能源局,我們使用的每度電,會排放0.529公斤的二氧化碳。圖1是各種電器的耗電量,從中可看到,如果我們能夠在家裡的空調和照明下功夫,將空調溫度設定在適當的溫度,或是將燈具替換成省電燈泡,就可以幫助降低排放量;此外,選購電冰箱、飲水機時,也建議挑選有節能標章的商品。

圖1、家用電器的耗電量與碳足跡。資料來源:新北市低碳生活網

平均而言,交通方面的減碳效果比住宅電力更顯著。在各種交通工具中,大眾運輸如電車、捷運因為由許多人共同分攤,碳足跡就較低;飛機則由於需要大量燃油,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耗能、排碳量最高的。以歐洲環境署製作的圖2為例,圓圈內的數字是該交通工具平均搭載人數,長條是每公里每位乘客平均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以看到排碳由低到高依序為步行或自行車、軌道車、公車、機車、汽車、貨車、飛機,汽車如果是多人乘坐,也可以有效降低碳排。

圖2、交通工具碳足跡。資料來源:European Environmental Agency

飲食方面,碳足跡的生命週期概念告訴我們,也應該強調食品或相關服務在生產、加工、運送等過程的間接排放。以速食店的牛肉為例,雖然大口咬下去的瞬間不會釋放出溫室氣體,但是牛隻生長過程排放的甲烷、牛隻吃的飼料的土地利用、跨國運送過程的交通和冷凍設備耗能(牛肉從紐澳搭飛機來)、生菜的肥料與農藥投入和運送等,都會產生溫室氣體。其中,由於牛羊生長大量排放的甲烷重要的溫室氣體之一,故其產生的碳足跡遠高於雞腿堡、魚堡等。

因此挑選食材時可以優先購買在地食材,降低食物運送里程;選用當季、適合該產地氣候的食材,避免種植時使用過度農藥及肥料,也減少為了儲存食材消耗的能源。我國環保署依照不同的食物種類,整理了常見飲食包含肉、蛋、奶、青菜、水果、澱粉類等的碳排放(圖3)。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17)的報告更進一步依據人類每日所需的熱量,精算出為了因應氣候變遷的低碳和節約水資源,我們的餐盤應該要有哪些食物和份量(圖4),其建議:多食用蔬菜和全穀物、維持食材多樣性、考慮不同的肉類和蛋白質來源(如:白肉、豆類)。

圖3、常見食物碳足跡(單位:克/每日)。資料來源:新北市低碳生活網

圖4、英國飲食現況與氣候變遷下2030年餐盤。資料來源:WWF(2017)

  • 更大的行動——關注氣候變遷政策

平心而論,社會上的大多數人,每天為三餐打拚,從事喜愛的休閒活動都來不及了,怎麼有時間關心氣候變遷、甚至讀這篇落落長的勸世文呢? 同時,氣候變遷衝擊的不確定性、災害分佈空間不均的特性,都可能讓民眾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猶疑卻步。換句話說,當衝擊是發生在不確定的未來甚至下個世代,而且沒辦法具體呈現衝擊程度,又不一定是發生在我家,人們對此風險的感受可能較低,較不傾向採取防範與減低風險的措施。

但即便是國家層級的溫室氣體管理,個人也不會置身事外。在臺灣,溫室氣體排放量有90% 是來自能源部門(圖5),其中又以能源產業最多(燃料萃取或能源生產的燃料燃燒排放,如:發電廠、煉油廠,約58%),其次是製造業與營造業(工業中電力、熱能產生燃料燃燒排放,如鋼鐵業、金屬業、化學材料業、紙業等,約15%)和運輸(所有運輸活動燃料燃燒之排放,約13%),顯示從能源產業和工業部門等著手管理的重要性。

圖5、2015年臺灣溫室氣體排放源。資料來源:環保署(2017)

這些都立基於政府的政策,受到民主社會的公民監督。發揮「參與和監督」的權利:我們可以深入了解我國溫室氣體的管理及規範(如:《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和相關子法、2050減碳目標)、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的規劃(如:氣候變遷調適八大領域、產業發展藍圖)、能源轉型的進度(如:擬定中的《能源轉型白皮書》)等等,又或參與公民團體、或追蹤和督促政府落實政策,都是可以發揮力量的方式。

  • 最有效的行動就是持續取得相關知識

最後,美國氣象學會前主席J. Marshall Shepherd認為,主動取得氣候變遷相關的知識(get informed),是每個人能夠採取的最簡單有效的行動(Escobedo,2017)。

當我們瞭解人為氣候變遷的成因、衝擊、風險,就比較能在各種生活選項和政治議題間,做出理性的判斷。當我們看到世界各地減緩與調適的案例,知道透過一些預先的方法和措施,能適當降低高脆弱的對象和區域的風險,或是政策制定者如何設計出胡蘿蔔和棍子,促使特定產業節能減碳等等,也就不會過度恐慌、或是覺得消極悲觀。

從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 參考文獻

 

喜歡這一期的文章嗎? 給作者一個讚!


好評推薦
知識小櫥窗
Q : 哪裡可以找到計算碳足跡的小工具?
環保署和教育部相關網站皆有提供碳足跡的計算工具,只要動動手指,輸入從事該活動或使用電器的時間,即可幫你加總出你的碳足跡。如:環保署低碳生活平台環保署綠色生活網的減碳行為計算、教育部校園節能減碳資訊平台的碳足跡計算器
Q : 「碳抵換」(carbon offset)

由於許多經濟活動不可避免,因此有些人提出「碳抵換」(carbon offset,或譯「碳補償」),乃提供個人或企業一種補償排出的溫室氣體的方式,透過投資專案或採取行動,來增加地球整體的碳匯(carbon sink)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達到「碳中和」(carbon neutral)。

例如,有些航空公司會跟環保團體聯合提供碳抵換的付費服務,乘客可以透過加碼購買抵換量,用來贊助減排項目,航空公司會將這筆錢用於資助再生能源發展、保育森林等等,抵銷乘客於該趟航程的碳足跡。許多國家的電力公司,也提供綠色電力,讓有意願的消費者和企業能夠付出較高的金額,選擇使用再生能源生產的電。此外,個人也可以透過種樹、支持保育等行動來達成實行碳補償。

TCCIP最新消息
感謝各位蒞臨「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暨資料使用座談會」

本計畫已於107年3月28-29日假科技部2F會議室舉辦「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暨資料使用座談會」。在這為期一天半的會議中,本計畫團隊老師重點摘要「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7」一、二冊的內容,也邀請許多曾使用過本計畫提供之氣候變遷資料使用者,分享研究成果與心得。感謝各位的指導!

想看會議簡報檔與海報,請參閱本網站歷年會議—簡報與影片。

想看更多花絮照片,請上本計畫Facebook粉絲頁

敬邀各位參加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106年度成果發表會」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將於107年4月17日假大坪林聯合開發大樓15、16樓舉辦106年度成果發表會,敬邀各位蒞臨參觀指教。

詳細資訊與報名網站請參考:報名網站

氣候變遷新聞
自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對科學的攻擊不斷,尤其是對氣候變遷的否認,嚴重影響了氣候變遷相關的科研發展和各部門的政策。然而,卻也意外掀起美國科學界參與政治的熱潮--比如 2016 年成立的倡議團體 314 Action(以圓周率的前三個數字 3.14 命名),即是藉由提供科學背景的參選人財務、組織與溝通......
< 詳細閱讀 >
我要訂閱電子報
回上頁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506,506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