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電子報 / TCCIP 電子報第034期
知識小櫥窗 TCCIP最新消息 氣候變遷新聞 好評推薦
5437 點閱   0 位讀者喜歡這篇文章
封面故事

臺灣空氣品質變化與氣候變遷

蔡宜君、謝佩蓉、李貞潁、許晃雄

近年來空氣品質常造成能見度、健康等影響的議題,引起不少重視,例如空氣品質不良時,戶外活動者容易有咳嗽與喉嚨痛等過敏特徵、秋冬季節民眾容易受過敏困擾而就診,因此空氣品質周邊商品(空氣清淨機、抗霾口罩等等)也隨之熱賣等;空氣品質不良地區的民眾也有機會收到環保署發出的空氣品質不良警報簡訊,提醒民眾應該盡量避免出門或減少在外活動的時間。過去有許多研究從天氣分析角度,討論臺灣地區空氣品質不良日的大氣環境(李,1992;李等,2000),然而,影響空氣品質的因素太多,包括大氣環境、排放源等,單從資料分析無法得知個別因素的貢獻,亦無法推估未來變化,因此,本計畫首先分析環保署測站資料,從觀測資料角度瞭解近十年臺灣地區空氣品質變化狀況;再以數值模式為工具,設計數值實驗,評估未來氣候變遷對臺灣地區空氣品質的影響。

臺灣地區空氣品質變化趨勢

行政院環保署一般測站於2005-2017年期間空氣品質指標(AQI,Air Quality Index)超過100(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的日數如圖1所示:北部大約每年100多天,中南部每年達200多天,顯示臺灣地區空氣品質大致呈現北優於南的趨勢;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看出近年來空氣品質不良日數逐漸減少,南部減至100多天,北部甚至每年低於50天。造成近年空氣品質不良日逐漸減少的原因可分為人為因素與自然變化兩大方向:人為因素包括政府法規規範的修改及上游(長程傳送)人為污染源變化等;自然變化則肇因於氣象因素之改變與自然源排放(沙塵、植物)之改變等。

圖1  2005年至2017年環保署一般測站空氣品質指標不良達橘燈以上(AQI > 100,對敏感族群不健康)日數統計。橫軸是西元年,縱軸由上而下依序是北部、西部、南部與東部測站,空氣品質不良日數以色階表示(灰階代表該測站當年的無效日數超過20天)。

各種污染物裡,以臭氧(O3)和細懸浮微粒(PM2.5)造成空氣品質不良事件的頻率最高,圖2為各月因臭氧和細懸浮微粒造成的空氣品質不良日數,顯示臺灣地區發生空氣品質不良事件的季節特徵明顯:夏季空氣品質良好,秋天至隔年春天則易發生空氣品質不良事件;其中因臭氧造成空氣品質不良事件(圖2a)易發生在春秋兩季,而因細懸浮微粒造成空氣品質不良事件(圖2b),在北部與竹苗地區易發生在春季,頻率約每月10天左右;在南部則以冬季為主且幾乎每月超過20天以上都是空氣品質為不良等級。造成空氣品質有著季節變化的主因包括氣象場(Wu et al., 2019)及長程傳送:春季偶有北方沙塵或南方生質燃燒傳送至台灣地區,或者鋒面系統經過等因素都會造成空氣品質不良;夏季的西南季風加上午後對流與颱風降水,易將懸浮微粒稀釋或沖刷至地表,使得夏季不良日數相對較少;北部地區在秋冬季節有來自北方或臺灣中南部的污染物,易造成空氣品質不良,中南部在冬天則大多屬於背風下沉氣流穩定區,降水少又不利擴散,這些因素均容易造成空氣品質不良的情況。

圖2  2005年至2017年臺灣環保署一般測站空氣品質指標不良達橘燈以上(AQI > 100,對敏感族群不健康)之月平均日數統計,(a)臭氧(O3)指標,(b)細懸浮微粒(PM2.5)指標。

空氣品質未來趨勢

影響空氣品質的氣象條件包括盛行風向、大氣穩定度、降水、風場與地形交互作用等,各項氣象條件交互作用影響甚廣。本研究設計多組實驗,以數值模式進行模擬,嘗試瞭解氣象場對於空氣品質變化的影響,推估空氣品質的未來趨勢。實驗設計如圖3所示:兩組實驗均使用美國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發展的區域大氣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Skamarock,2008),控制組(CTRL run)以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ERA5再分析資料作為初始場條件,模擬2011年至2015年的臺灣地區氣象場。實驗組(PGW,Pseudo-Global Warning run)的初始資料則加入由CMIP5計畫(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Taylor et al. 2011)模式結果所得到的未來氣候變化差異進行WRF模擬。將WRF模擬結果搭配東亞及臺灣地區排放資料1,驅動美國環保署發展的第三代空氣品質模式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Mode(CMAQ)4.7版(Byun and Schere, 2006)進行污染物濃度模擬,並將模式結果用以評估氣候變遷對空氣品質的影響,預期能對臺灣地區的空氣品質未來變化趨勢有更清楚的瞭解。

圖3  本計畫流程示意圖。預計將進行對照組(CTRL)及實驗組(Pseudo-Global Warming, PGW),分別以WRF及CMAQ模擬現在及未來氣候狀態的空氣品質。橘色框為WRF初始及邊界條件,CTRL使用ECMWF ERA5資料,PGW則考慮未來氣候變化差異。

 

 

註1:臺灣行政院環保署為改善空氣品質及調查全臺空氣污染物排放量,自 1992 年起建立空氣污染排放總量資料庫清冊系統(Taiwan Emission Data System, TEDS),即為我國國家空氣污染物排放清冊。TEDS 範疇涵蓋臺灣地區及各行業排放量之推估,包括固定污染源及移動污染源。(擷取自行政院環保署網站)

參考文獻:

李清勝,1992:影響台北地區懸浮微粒濃度變化之氣象分析。大氣科學,20,341-361。

李清勝、俞家忠和王天胤,2000:導致台灣地區高污染之氣象分析與預報。環保署研究報告EPA-89-U1L1-03-086。

Byun, D., and K. L. Schere, 2006: Review of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 and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Models-3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CMAQ) modeling system, App. Mech. Rev, 59(2), 51-77,  doi:10.1115/1.2128636.

Skamarock, W. C., J. B. Klemp, J. Dudhia, D. O. Gill, D. M. Barker, M. G. Duda, X.-Y. Huang, W. Wang and J. G. Powers, 2008: A Description of the Advanced Research WRF Version 3, NCAR Technical Note NCAR/TN-475+STR, doi:10.5065/D68S4MVH.

Taylor, K. E., R. J. Stouffer, and G. A. Meehl, 2011: An overview of CMIP5 and the experiment design, Bull. Am. Meteorol. Soc., 93(4), 485-498, doi:10.1175/BAMS-D-11-00094.1.

Wu, C.-H., I-C. Tsai, P.-C. Tsai and Y.-S. Tung, 2019: Large-Scale Seasonal Control of Air Quality in Taiwa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14, 116868, doi:https://doi.org/10.1016/j.atmosenv.2019.116868.

 

喜歡這一期的文章嗎? 給作者一個讚!


好評推薦
知識小櫥窗
Q : 空氣污染物有哪些類型呢?主要的污染物是甚麼呢?

空氣汙染物指的是空氣中足以直接或間接影響健康或生活環境之物質,其類型主要可分成:氣狀污染物、粒狀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惡臭物質、有機溶劑蒸氣、塑橡膠蒸氣及石棉等。

氣狀污染物(Gaseous pollutants)

所謂的氣狀污染物,即是以氣體形態存於大氣中之污染物,如硫氧化物(SOx)、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氫化合物(CxHy)、氯化氫(HCl)、二硫化碳(CS2)、鹵化烴類(CmHnXx)、全鹵化烷類(CFCs)等氣體。

 

粒狀污染物(Particulate matters, PM)

粒狀污染物一般是由燃料燃燒及工業生產過程所產生之微粒物通稱,如總懸浮微粒、懸浮微粒、落塵、金屬燻煙及其化合物、黑煙、酸霧、油煙等。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s)

所謂的二次污染物,顧名思義即非由污染源直接排放,而是由上述物質在大氣中經物理、化學或生物等作用轉化而成。主要為光化學霧及光化學性高氧化物(ex.臭氧(O3))。

 

惡臭物質(Odor substance)

惡臭物質係指足以引起厭惡或其他情緒不良反應包含之物質,來源可能是生物分解、化學反應與有機溶劑之揮發。包含:氨氣(NH3)、硫化氫(H2S)、硫化甲基〔(CH3)2S〕、硫醇類(RSH)與甲基胺類〔(CH3)XNH3-X,X=1,2,3〕等。

資料來源: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

Q : 空氣品質指標 (Air Quality index, AQI)

空氣品質指標乃係依據監測資料將當日空氣中臭氧(O3)、細懸浮微粒(PM2.5)、懸浮微粒(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及二氧化氮(NO2)濃度等數值,以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分別換算出不同污染物之副指標值,再以當日各副指標之最大值為該測站當日之空氣品質指標值。資料來源: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

TCCIP最新消息
TCCIP受邀參加「小島國家沿海氣候與地球觀測國際工作坊」(Workshop on Coastal Climate and Earth Observation Services for Small Island States)

本次活動 (小島國家沿海氣候與地球觀測國際工作坊,Workshop on Coastal Climate and Earth Observation Services for Small Island States) 由歐盟INNOVA計畫主辦,以小島國家面臨的獨特挑戰為主要訴求,確認小島國家在沿海氣候與觀測服務上的需求及差異、因應需求製定調適策略,並為小島國家建立專屬的服務平台,提供沿海氣候與觀測服務;活動型式為工作坊,由各主題講者提供簡短的報告,由與會者共同討論。德國氣候服務中心 (GERICS) 為INNOVA計畫主要執行單位,應GERICS之邀前往法屬瓜地洛普參加本次國際工作坊,由李欣輯博士及鄭兆尊博士報告並分享氣候變遷風險科學資訊傳遞與溝通相關經驗,和與會者共同激盪最適宜小島國家的沿海氣候與觀測服務,亦為履行與GERICS的合作備忘錄 (MOU)。

圖:所有小島國家與會者合照(李欣輯博士提供)

氣候變遷新聞
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The Lancet》近期發佈的年度氣候變遷與健康報告稱,隨著腹瀉病的增加、更危險的熱浪、空氣污染以及登革熱和瘧疾等蚊媒疾病的增多,人為造成的全球暖化已經在危害全世界的公共健康。但該報告及其作者表示,他們擔心,如果不限制吸熱氣體的排放,世界上年輕人們未來的健康狀況將變得更加糟糕。......
< 詳細閱讀 >
我要訂閱電子報
回上頁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453,330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