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出版品
NCDR 106-T09 暖化情境下極端颱洪災事件之坡地災害衝擊評估:以大漢溪及新店溪集水區為例
發表年分:2018
觀看:638 次
作者:李欣輯、吳亭燁、陳麒文、鄭兆尊、童裕翔
土砂災害高潛勢區域,不但常是聚落、道路、或是重要設施聚集之處,亦是歷年颱風豪雨時期,重點的防災區域。從過去的使用與開發,到現在對於災害衝擊評估、防減災對策擬訂等,均受到相當的重視與關注。近年來因氣象條件改變,日益頻發的極端事件,使得土砂災害的發生頻率、規模均較過往更為嚴重,反映在土砂災害高潛勢區域方面,相關的防災對策更加重要。另一方面,氣候變遷的議題顯現在氣象長期變化上的趨勢,經由多模式的推估可見其概略走向,為了解氣候變遷情境對土砂潛勢之可能衝擊,本研究以北部集水區為研究區域,進行量化和評估的相關探討。評估坡地災害所使用的氣象資料,經由一連串繁複資料處理過程,以產製在空間與時間上適合分析之資料型態,透過大氣環流模式分析、動力降尺度、以及偏差校正後,獲得20 世紀末期 (1979 -2003) 及21 世紀末期 (2075-2099) 每一場極端颱風之降雨資料。以總降雨量由大而小排序後,各選取兩個期間之前5%及前10%事件,作為評估土砂衝擊之事件依據。
因應不同評估模式之詮釋範圍、模式限制、以及模式與資料的不確定性,造成單一模式的解讀可能造成的趨勢程度之誤判,本研究採用三種評估模式,包括經驗模式、統計模式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以及數值模式 (TRIGRS),分別以過去颱風雨量資料、以及崩塌地資料建模之後,再以氣候變遷資料分別計算20 世紀末以及21世紀末的平均崩塌率,比較不同模式評估結果。結果顯示,在暖化情境RCP8.5 的情境,三種模式評估石門水庫集水區之21 世紀末的崩塌率均將較20 世紀末高,平均崩塌率由0.474%增加至0.769%,代表因暖化造成降雨型態改變,將使崩塌率升高,且主要崩塌率升高位置集中在石門水庫集水區上游溪流中段,亦是目前集水區範圍坡地災害高潛勢區域,長期趨勢而言,高潛勢區域的崩塌促發機率增加可能性將提高。由崩塌所引致的土砂量來看,石門水庫集水區上游溪流沿岸的崩塌高潛勢區有提升的趨勢,大量土砂的增加,對於崩塌高潛勢區域之外,將對石門水庫庫容及設施有直接影響土砂災害高潛勢區域,不但常是聚落、道路、或是重要設施聚集之處,亦是歷年颱風豪雨時期,重點的防災區域。從過去的使用與開發,到現在對於災害衝擊評估、防減災對策擬訂等,均受到相當的重視與關注。近年來因氣象條件改變,日益頻發的極端事件,使得土砂災害的發生頻率、規模均較過往更為嚴重,反映在土砂災害高潛勢區域方面,相關的防災對策更加重要。另一方面,氣候變遷的議題顯現在氣象長期變化上的趨勢,經由多模式的推估可見其概略走向,為了解氣候變遷情境對土砂潛勢之可能衝擊,本研究以北部集水區為研究區域,進行量化和評估的相關探討。
評估坡地災害所使用的氣象資料,經由一連串繁複資料處理過程,以產製在空間與時間上適合分析之資料型態,透過大氣環流模式分析、動力降尺度、以及偏差校正後,獲得20 世紀末期 (1979 -2003) 及21 世紀末期 (2075-2099) 每一場極端颱風之降雨資料。以總降雨量由大而小排序後,各選取兩個期間之前5%及前10%事件,作為評估土砂衝擊之事件依據。
因應不同評估模式之詮釋範圍、模式限制、以及模式與資料的不確定性,造成單一模式的解讀可能造成的趨勢程度之誤判,本研究採用三種評估模式,包括經驗模式、統計模式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以及數值模式 (TRIGRS),分別以過去颱風雨量資料、以及崩塌地資料建模之後,再以氣候變遷資料分別計算20 世紀末以及21世紀末的平均崩塌率,比較不同模式評估結果。結果顯示,在暖化情境RCP8.5 的情境,三種模式評估石門水庫集水區之21 世紀末的崩塌率均將較20 世紀末高,平均崩塌率由0.474%增加至0.769%,代表因暖化造成降雨型態改變,將使崩塌率升高,且主要崩塌率升高位置集中在石門水庫集水區上游溪流中段,亦是目前集水區範圍坡地災害高潛勢區域,長期趨勢而言,高潛勢區域的崩塌促發機率增加可能性將提高。由崩塌所引致的土砂量來看,石門水庫集水區上游溪流沿岸的崩塌高潛勢區有提升的趨勢,大量土砂的增加,對於崩塌高潛勢區域之外,將對石門水庫庫容及設施有直接影響土砂災害高潛勢區域,不但常是聚落、道路、或是重要設施聚集之處,亦是歷年颱風豪雨時期,重點的防災區域。從過去的使用與開發,到現在對於災害衝擊評估、防減災對策擬訂等,均受到相當的重視與關注。近年來因氣象條件改變,日益頻發的極端事件,使得土砂災害的發生頻率、規模均較過往更為嚴重,反映在土砂災害高潛勢區域方面,相關的防災對策更加重要。另一方面,氣候變遷的議題顯現在氣象長期變化上的趨勢,經由多模式的推估可見其概略走向,為了解氣候變遷情境對土砂潛勢之可能衝擊,本研究以北部集水區為研究區域,進行量化和評估的相關探討。
評估坡地災害所使用的氣象資料,經由一連串繁複資料處理過程,以產製在空間與時間上適合分析之資料型態,透過大氣環流模式分析、動力降尺度、以及偏差校正後,獲得20 世紀末期 (1979 -2003) 及21 世紀末期 (2075-2099) 每一場極端颱風之降雨資料。以總降雨量由大而小排序後,各選取兩個期間之前5%及前10%事件,作為評估土砂衝擊之事件依據。
因應不同評估模式之詮釋範圍、模式限制、以及模式與資料的不確定性,造成單一模式的解讀可能造成的趨勢程度之誤判,本研究採用三種評估模式,包括經驗模式、統計模式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以及數值模式 (TRIGRS),分別以過去颱風雨量資料、以及崩塌地資料建模之後,再以氣候變遷資料分別計算20 世紀末以及21世紀末的平均崩塌率,比較不同模式評估結果。結果顯示,在暖化情境RCP8.5 的情境,三種模式評估石門水庫集水區之21 世紀末的崩塌率均將較20 世紀末高,平均崩塌率由0.474%增加至0.769%,代表因暖化造成降雨型態改變,將使崩塌率升高,且主要崩塌率升高位置集中在石門水庫集水區上游溪流中段,亦是目前集水區範圍坡地災害高潛勢區域,長期趨勢而言,高潛勢區域的崩塌促發機率增加可能性將提高。由崩塌所引致的土砂量來看,石門水庫集水區上游溪流沿岸的崩塌高潛勢區有提升的趨勢,大量土砂的增加,對於崩塌高潛勢區域之外,將對石門水庫庫容及設施有直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