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氣候變遷風險辨識圖臺、調適模擬器與示範案例等多領域的調適資源,可作為中央部會政策規劃之參考素材
關於『兩階段六構面』請參考下方影片:
界定範疇需優先確定領域的評估對象,再檢視評估對象過往受到物理衝擊的氣候危害類型及閾值,並應用於確認現況及未來的危害時期或其空間範圍,最後與利害關係人共同建立出氣候變遷風險評估的探討範疇。
評估未來氣候變遷風險時,應參採最新國內外科研機構及政府單位於氣候變遷科學資訊之建議,進行調適應用情境設定,並沿用現況風險評估方法及結果,作為未來衝擊或風險之評估基礎。
現況風險評估應運用歷史氣候觀測相關資訊,以量化或質化方法進行評估對象之現況危害度、暴露度與脆弱度等評估,並分析評估對象受衝擊程度或空間分布之情形。評估對象如人口與人類健康、動植物或生態系統、土地利用、能源與水資源系統、交通系統等。
現況風險評估以現況災害風險評估為主體,應運用歷史氣候觀測相關資訊進行現況衝擊與脆弱度之量化或質化評估,包含經濟、社會、健康、環境、生態、文化、脆弱族群及部門等之衝擊程度與風險空間分佈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