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電子報 / TCCIP 電子報第032期
知識小櫥窗 TCCIP最新消息 氣候變遷新聞 好評推薦
2990 點閱   0 位讀者喜歡這篇文章
封面故事

氣候變遷下雨量對葡萄之衝擊評估-以彰化縣為例

作者:黃亞雯      專案佐理研究員、劉曉薇      專案助理研究員

 

葡萄為歷史上人工栽培相當早的作物,已有數千年歷史,同時也為世界上產量最多之水果之一。葡萄為漿果類水果,大多用於生食、釀酒、果汁、製果乾及其他萃取使用。中國最早有關葡萄的文字記載為殷商時期 (約為西元前17世紀至前11世紀) 的「詩經」,如《詩·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詩·王風·葛藟》:「綿綿葛藟,在河之滸。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謂他人父,亦莫我顧。」其中,葛藟即為野葡萄。而臺灣最早葡萄栽培紀錄為清朝康熙12年 (西元1684年),將純歐洲品種引進臺灣,但受天氣因素品質與產量一直無法達到預期,直至由日本引進巨峰葡萄品種,並由相關單位與農民努力栽培,成就今日臺灣葡萄產業。

 

臺灣近10年葡萄栽種面積逐年減少,去(107)年全臺栽種面積約2,785公頃,產量約9.7萬公噸。在臺灣葡萄遭受自然災害災別包含颱風、鋒面、豪雨、低溫等,又以颱風最為嚴重。統計近10年全臺葡萄產量,平均產量約9.4萬公噸,於103至105年間,連續受鋒面、颱風與低溫等災害,損失達數億元,導致產量一度低於8萬公噸,幸於近幾年產量逐漸恢復,產量統計圖如圖1所示。若葡萄受到颱風、豪雨等雨害時,多有葉面枯黃、裂果、落果等受害特徵;若是風害,則有葉面破損、折枝等特徵;而低溫會造成授粉不良及凍傷。

圖1  近10年全臺葡萄產量統計圖。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繪製。

 

依據107年農業統計年報,葡萄於臺灣主要產區集中於彰化、臺中、南投、苗栗,其各縣市產量比例約為彰化縣49%、臺中市21%、苗栗縣17%、南投縣12%及其他縣市1%,以彰化縣溪湖鎮、大村鄉最為大宗,其他產區包含臺中市新社區,苗栗縣卓蘭鎮及南投縣信義鄉等,如圖2所示。目前栽種的葡萄品種相當多,臺灣栽培面積最大者為巨峰葡萄,另有金香葡萄、黑后葡萄、蜜紅葡萄、義大利葡萄等,如圖3所示

 

圖2  臺灣葡萄主要產區及各縣市產量百分比。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由國家災防中心繪製。

圖3  臺灣目前栽種之部分葡萄品種。圖片來源:臺中農改場。

 

 

本文章以彰化縣為主要研究對象,依據農業統計年報,彙整近年彰化縣葡萄災損,並蒐整災害情形與受災氣象臨界值。選取彰化縣葡萄栽種區域形心位置的溪湖(C0G660)、埔心雨量站(C0G810)2站作為氣象值代表站,依據中央氣象局豪大雨標準,統計累積24小時最大雨量。圖4為該2站有記錄以來各場次颱風與豪雨災害之雨量統計結果,其中位數分別為122 mm及119 mm,而第一四分位數約為90 mm;及第三四分位數約為200 mm,因仍有許多影響受災之條件,如地域上雨量差異、颱風風速影響、農民防災作為等,此分析結果大致可將累積24小時最大雨量達80 mm之大雨標準訂為葡萄受災警戒臨界值,作為災害預警之用途。

而由歷史災損事件可知,位於彰化縣的葡萄受災多為颱風路徑為第2、3或6號。自民國83年以來農損資料,彰化縣葡萄共計27場颱風,其颱風路徑統計分別為3號路徑9場、2號路徑8場、6號路徑5場、9號路徑2場,其餘1號、4號及7號路徑各1場。若有發生易致災之颱風路徑預警時,應儘速加強枝條固定、加強排水等,減少受災情形。

 

圖4  彰化縣葡萄受損事件累積24小時最大雨量統計盒鬚圖

 

文中使用的推估資料乃依照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業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的未來暖化情境設定,選用RCP4.5與RCP8.5,其中RCP為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代表濃度路徑),資料的相關內容請參閱TCCIP電子報第1、2、7期。

 

模式資料解析度為五公里網格資料,本文章選定彰化縣其中6個網格,涵蓋92.8%葡萄栽種範圍,網格位置如圖5所示。分別針對穩定排放暖化情境RCP4.5及溫室氣體高排放暖化情境8.5進行推估,以24小時累積降雨量達80 mm為臨界值,模擬結果如圖6所示,不管在RCP4.5及RCP8.5情境下,未來推估雨量達80 mm的日數皆有增加的趨勢,其中RCP4.5情境下,模式平均發生臨界值日數每十年增加0.1日;而RCP8.5情境則為每十年增加0.26日。

圖5  氣象推估資料採用五公里網格位置示意圖

 

圖6  模式平均發生日數推估結果圖

 

由文中結果可知,在未來數十年豪雨發生會持續增加。依據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中作物防治建議,颱風、豪雨發生時應事先做好防雨措施,補強防風林、防風網,減輕受颱風直接吹襲,補強支柱,預防棚架或植株倒伏,檢修排水溝及其他排水設施,枝條誘引固定,防止折枝及落果。已達適採期之果實,提前採收減少損失。

 

延伸閱讀

20180823熱帶低壓水災產業損失之故事地圖: http://bit.ly/2kCvUad

 

參考文獻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統計年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葡萄主題館 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mp.asp?mp=17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https://disaster.tari.gov.tw/ARI/

中央氣象局,https://www.cwb.gov.tw/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臺灣氣候變遷關鍵指標圖集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電子報001期:全球氣候變遷/在地科學資料自己的氣候自己算,https://tccip.ncdr.nat.gov.tw/km_newsletter_one.aspx?nid=20150806163056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電子報002期,https://tccip.ncdr.nat.gov.tw/km_newsletter_one.aspx?nid=20150828115200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電子報007期:TCCIP第二期重要成果系列報導之三_多元的統計降尺度應用,https://tccip.ncdr.nat.gov.tw/km_newsletter_one.aspx?nid=20161130103652

 

喜歡這一期的文章嗎? 給作者一個讚!


好評推薦
知識小櫥窗
Q : 農業統計年報可從哪裡蒐集到資料呢?

農業統計年報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係依統計法及其施行細則相關規定編製,可自農業統計資料查詢網頁中,選擇統計書刊找到。目前網站上電子化資料年份自民國88年起至今。民國88年以前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之「臺灣農業年報」。

Q : 豪雨等級

依據中央氣象局「豪()雨雨量分級定義」,大雨為24小時累積雨量達80毫米以上,或1小時雨量達40毫米以上;豪雨為24小時累積雨量達200毫米以上,或3小時達100毫米以上;若24小時累積雨量達350毫米以上稱為大豪雨;24小時累積雨量達500毫米以上稱為超大豪雨。

TCCIP最新消息
德國氣候變遷變遷科學家宣胡博來台參與「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研討會

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共同舉辦「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研討會於9月11日在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舉辦。本次會議邀請了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創辦人暨榮譽所長宣胡博(Prof. 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進行專題演講;宣胡博表示,氣候變遷情況持續加劇中,許多自然系統已逼近臨界點,人類社會的巨幅轉型是唯一解答。(相關新聞:http://bit.ly/31ZuZkM)

科技部60周年慶,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舉辦Open House參觀活動

適逢科技部60周年慶–大型場域開放參觀(Open House)活動,NCDR特於9月29日舉辦「防災!乎您免驚!」專題活動,向一般社會民眾及學生介紹未來可能災害趨勢、平時自己與社區如何自救,並如何利用手機掌握防災即時資訊,活動過程中亦加入互動式的展覽解說,使參與者有深層的體驗與了解,當現實生活碰到災害時,這些防災科技讓您「免驚 」!(活動網址:http://bit.ly/2kcszP3)

圖: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防災!乎您免驚!」Open House專題演講活動合照。

圖: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防災!乎您免驚!」Open House活動:TCCIP互動展覽現場。

氣候變遷新聞
南半球即將進入夏季,全球暖化將亦將帶來極端高溫,且由於多方預測未來幾月降雨量不多,澳洲新南威爾斯省(New South Wales)政府已針對澳洲境內最重要的河流Lower Darling開始進行魚類「諾亞方舟」計畫,將把河流內的墨瑞河真鱸魚以及圓尾麥氏鱸等較不耐熱的魚種,大批遷移至河域周圍15到2......
< 詳細閱讀 >
我要訂閱電子報
回上頁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6,782,388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