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風險溝通與認知-臺灣漁民考量氣候變遷風險案例分享
作者:侯清賢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系 助理教授、蘇仙妤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專案佐理研究員
水產養殖家計型漁業受氣候變遷嚴重威脅,面對氣候災害問題,科學家們與管理者多數以預防性原則為基礎,協助漁業經營者與地方社區適應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與影響。然而,當漁業經營者與專家學者間存在風險認知差異時,這些調適措施將可能失敗或降低管理有效性。落實漁民調適策略,瞭解漁民風險認知與氣候變遷影響產業之路徑有其必要性。此研究選定水產養殖漁業為研究對象,設定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災害事件下,現行的養殖區適合度為關鍵議題,透過風險治理進行風險定義、氣候因子界定,並搭配田野現地調查法與專家深度訪談法,蒐整水產養殖漁業之漁業經營者與專家學者對氣候變化之威脅與衝擊認知。
氣候變遷如何影響水產養殖漁業的生產與漁產品供需?
全球氣候變遷對海岸環境與養殖漁業影響劇烈(圖 1),漁業與漁村生計更是影響甚鉅,整體養殖漁業發展除要面對地層下陷、魚病等非氣候問題外,亦需面對因氣候變遷所造成的長期環境變動(例如全球暖化、降雨模式改變、土石流發生頻度增加、海平面上升等),這些環境變化將可能對養殖漁業生產造成養殖環境條件改變、養殖池水水質變化大、水資源供給穩定度問題、養殖區適合度改變、養殖面積改變等問題,進而導致養殖區域分布位置改變、適合養殖物種改變、產量波動性增高、收成時間提早或延遲現象、作業風險提高、養殖設施問題、養殖區規劃與管理問題。最終,這些問題亦將成為漁業經營者於漁業生產的不確定性與的風險成因,並影響臺灣整體漁產品供需現況及糧食安全 (圖 2)。
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事件產生的漁業管理問題,亦是生產不確定性引發的管理問題。為進行避免氣候變遷對漁業所帶來的影響,現行的漁政管理單位多數以事前管理規劃的調適措施做為因應氣候衝擊的主要調適措施。隨著近年來極端氣候變異程度的加劇、生產高度不確定性,以及極端氣候災害發生頻度的提高趨勢下,如何將風險治理概念與利害關係人共同納入漁業管理,將是決定未來調適策略是否能落實至地方,貼近產業經營者真實需求的重要關鍵因素 (Ho et al., 2018)。
漁業領域之氣候變遷風險定義
地方漁村與漁業經營者面對氣候災害與衝擊時,不同地方漁業與漁村居民如何因應與調節氣候災害造成養殖環境變化與漁獲量與值波動,以及調適措施選擇的差異,將決定地方漁業社會自身的脆弱度與風險程度。然而,脆弱度的高低則取決於該系統和其所在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系統的敏感度、產業韌性、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系統的調適能力而有所差異。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於AR5 (2014)的風險管理定義,將漁業領域的危害、暴露度、脆弱度、敏感度與調適能力等因子,進而依此風險定義評估漁業經營者之風險認知。
圖1 (左)高雄永安區永新漁港;(右)水產養殖漁業經營者作業紀實。
圖2 氣候變遷對漁業生產與漁產品供需影響途徑(本研究繪製)
氣候變遷風險認知?-風險溝通與利害關係人參與式合作
為瞭解漁民認知程度與氣候變遷影響產業之路徑,我們以風險治理之風險溝通原則為立基,透過「田野現地調查法(Field survey)」與「專家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調查水產養殖漁業之漁業經營者對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災害的認知程度,並藉由現調與訪談過程蒐整近年來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災害事件對養殖漁業造成的衝擊與影響程度。再者,透過德國氣候服務中心(GERICS)提出之利害關係人參與式合作方法(Participatory Processes)(參考資訊:https://www.gerics.de/products_and_publications/toolkits/index.php.en ),歸納利害關係人訪談結果,以瞭解產業現況,並判定未來風險何在。2017年08月-2019年04月間,分別針對嘉義東石鄉、臺南六甲區、七股區、高雄彌陀區、永安區、梓官區、屏東林邊鄉、佳冬鄉、枋寮鄉進行調訪,共計至4縣市、8鄉鎮區進行現地調查,針對25戶水產養殖業者進行專家深度訪談(圖 3)。
圖3 水產養殖經營者現地調查與訪談紀實。
高雄永安與彌陀調查結果為例,當地主要養殖魚種以虱目魚、鱸魚、草蝦等物種為主,目前產業經營者認知的氣候災害危害類型包括連續性高溫災害事件、連續性低溫災害事件、短延時強降雨事件等。脆弱度方面,長期性或立即性氣候災害事件對當地水產養殖漁業造成的影響包括極端降雨造成池水溢淹、低溫寒害造成的魚類突發性死亡,高溫造成的養殖池水水質變化等。然而,面對長期性環境變化與立即性的極端天氣災害事件造成的影響時,漁業經營者的地方災害調適作為屬於被動反應式的防災韌性作為,在高溫災害時,經營者採取的自身作為,包括:緊急增加水車以提高池水含氧量、投放益生菌、緊急收魚等;在低溫時採取的作為,包括:緊急收魚、架設防風棚、降低養殖池的池水水位;遇短延時強降雨事件時,則採取穩定水質、池邊加設漁網防止魚類逃脫、緊急加設抽水馬達、事前降低水位等防災作為。針對漁業經營者已考量未來氣候變遷的調適永續規劃的調適策略方面,主要以漁業保險為主,並包含降水量參數養殖水產保險與溫度參數養殖水產保險兩種類型。投保的魚種部分,降水量參數養殖水產保險方面,高雄永安與彌陀承保標的魚種以石斑、鱸魚、虱目魚為主;溫度參數養殖水產保險方面,承保標的包括石斑魚、鱸魚、虱目魚等(圖 4)。
圖4水產養殖漁業經營者氣候風險認知(本研究繪製)
面對未來氣候災害下的潛在危害與風險,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
透過風險溝通過程,確認部分水產養殖業漁業經營者,已對氣候變遷與氣候災害具有認知,並能判定氣候變遷對漁業生產與經銷上的衝擊與影響,面對現已認知的氣候災害與生產衝擊時,多數養殖漁業經營者能透過自身的調適作為進行立即性調節,並藉此將極端天氣災害的損失與衝擊降至最低。然而,現已存在的地方災害調適仍屬於被動反應式的防災韌性作為,主要以減災為主要目的,隨著極端天氣災害威力執續增大的趨勢下,當災害威力超越過去歷史紀錄時,仍可能造成致災與漁損的現象,例如2018年0823熱帶性低氣壓水災事件(圖 5)。針對考量氣候變遷的調適永續規劃的調適策略部分,主要以漁業保險為主,但仍存在推行困難存在問題,如漁業保險的保額過高,因而造成漁業經營者投保之意願度低,亦或調適成本可能增加業者自身的經營成本,導致經營成本過高無法負擔等問題,特別是單一養殖池的業者或家計型漁民。因此,面對未知的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變異,現行的調適政策、措施、選項是否能足以因應未來氣候危害,亦或衍生更多潛在風險將是未來漁政管理單位制訂氣候調適策略時,必需思考與面對之重要課題。
圖5 0823熱帶性低氣壓水災事件之台南七股養殖魚塭災害現勘紀實。
參考文獻
- FAO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09: Climate change implications for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2009, 212 pp.
- Ho, C. H., H. S. Lur., M. H. Yao., F. C. Liao., Y. T. Lin., N. Yagi and H. J. Lu, 2018: The Impact on Food Security and Future Adaptation under Climate Change: A Case Study of Taiwan’s Agriculture and Fisheries.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DOI: 10.1007/s11027-017-9742-3.
- Ho, C.H., J. L Chen., N. Yagi., H. S. Lur and H. J. Lu 2016: Mitigating uncertainty and enhancing resilience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fisheries sector in Taiwan: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food security. 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 130, 355-372.
- 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14: Climate Change: Synthesis Report.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s I, II and II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延伸閱讀
- 因應氣侯變遷-海洋漁業的衝擊與調適 https://www.coa.gov.tw/ws.php?id=2447678
- 氣候變遷下,海洋魚兒跑哪去? https://tccip.ncdr.nat.gov.tw/km_newsletter_one.aspx?nid=20171031092058
喜歡這一期的文章嗎? 給作者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