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目標
西北大西洋,為海洋暖化迅速的海域之一。海洋生物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當原棲地海溫發生改變,為了生存海洋生物會找尋更合適的環境。自1996年以來,研究發現在漁業模式上存在顯著的社區層面的變化,以西北大西洋的南方大型拖網船隻,其低漁獲多樣性,作業海域隨著時間逐漸向北方區域移動了約400公里,同時低漁獲多樣性的小型船隊正逐漸縮小或消失。而西北大西洋擁有較高漁獲多樣性的拖網漁隊,作業漁場長期下未劇烈改變位置,船隻也無大量減少。

圖1. 展示四個區域的年度捕撈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北部魚種豐富和南部魚種較少的拖網船隊之間的區別。
(a)顯示大型船隊的年度捕撈位置變化,(b)則顯示小型船隊的年度捕撈位置變化。
(圖片來源: 參考網址1)
採取的改善作為
利用NOAA-NMFS的數據進行迴歸分析,評估西北大西洋22個大型船隊和38個小型船隊的社區拖網漁業船隊,觀察年捕撈重心使否在大程度上隨時間有著顯著變化,將五種影響漁業捕撈緯度變化速度的變數納入探討,包括:船隊大小、捕撈魚種之多樣性、捕撈魚種組成的變化、捕撈位置的深度變化與港口緯度,評估各變數的相對重要性(RVI)。
成效
大型船隊在環境變化下呈現明顯的北移趨勢,而這種趨勢與捕撈魚種的低多樣性相關。相反,捕撈魚種多樣性高的大型船隊以及所有小型船隊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緯度變化。此外,捕撈魚種多樣性、港口緯度和船隊大小是船隊消失和縮小的主要因素。漁業捕撈多樣性確認為影響漁業社區調適策略的重要因素,具有多樣化捕撈的大型船隻船隊在捕撈地點上幾乎沒有變化,而專注於少數物種的船隊則表現出不確定性的移動。
結果突顯了大型和小型船隻船隊在調適實踐上的差異,並強調在制定調適策略時,需考慮到捕撈魚種多樣性、船隊大小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漁業管理策略中,應該更全面地考慮到多種因素,包括生態特徵、漁業學者專業知識、市場、基礎設施和管理措施,以促進漁業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和適應能力。
參考網址
1. https://academic.oup.com/icesjms/article/76/1/93/5199399?login=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