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百寶箱 / 坡地調適示範

 

2009年八八風災小林村在短短110秒覆滅的過往,是所有臺灣人心中不可抹滅的痛。坡地崩塌一旦形成,發生速度不僅快,且對環境、生命安全與財產將可能產生劇烈的影響。而促成坡地崩塌的原因相當複雜,包含地形、地質等內在潛在因子,及地震、降雨等外在誘發因子影響,這些都會造成邊坡的不穩定,進而導致坡地災害的發生。由此可知,坡地崩塌的發生受到眾多因素影響,使得我們難以完全掌握坡地災害。

 

在這樣難以預測的情形下,保全民眾生命安全跟財產,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事實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現為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在颱風及豪雨事件過後,都會檢視轄區當中的災害潛勢區域是否有惡化的情形,也會針對危險區域實施緊急保護措施。但隨著氣候變遷影響,坡地災害發生的區域及範圍將更難以掌握。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現為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北分署)更特別指出,現在已屬高危險區的「秀巒部落」,是他們希望能夠更加了解未來風險的重點區域。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在海拔850公尺上的秀巒部落(又稱控溪部落),身處群峰環繞的白石溪(薩克亞金溪)與泰岡溪(塔克金溪)交匯處。尖石鄉95%以上的居民為原住民,多為泰雅族人,當地盛產水蜜桃及溫帶水梨。同時因楓樹林立,秋天時節當葉子由綠轉紅,滿谷楓紅絕色搭配周邊吊橋及野溪,猶如童話中的仙境之景,被許多旅遊達人稱為「賞楓秘境」(如圖1)。但在這份自然美景之外,秀巒部落一直過著與崩塌及土石流共存的生活。

圖1  秀巒部落周遭景象

 

秀巒部落主要可能受到白石溪右岸崩塌地(白色三角形處)以及土石流潛勢溪流的影響(竹縣DF064),如圖2所示。

根據地質圖(圖3),秀巒部落位於階地堆積層上,該地應是右岸曾經發生崩塌後的堆積區,本就較易受對面土砂影響。由於該區域有保全對象,相關單位皆相當關注並謹慎處理。由重大土砂災例報告及Google Earth的衛星影像(如下圖4),可看到近幾年發生崩塌的情形及影響。2016年受梅姬颱風的間接影響,右岸崩塌,崩落土石占據下方河道約三分之一寬,並掩埋約70公尺的護岸(如圖4,a1),2018年已向源侵蝕至上方的泰崗部落區域。儘管當年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現為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北分署)已立即於坡頂進行噴漿等工程(如圖4中2018.09,坡面最上方的白色區塊,即噴漿作業後的情形),爾後雖坡面有部份植被復育生長,但整體而言坡面裸露範圍仍相當廣。

圖3  地質圖

圖4  重大土砂災例報告及Google Earth的衛星影像 (資料來源:水土保持局*105年其他重大土砂災例摘要報告、Google Earth) *現為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實際走訪秀巒部落,站在這個快看不見盡頭的白石溪右岸裸露坡面之下,能發現最接近土石崩塌影響範圍之一的地點,就是衛星影像(圖4)中標示黃色星星的區域。

 

那裡,是收納了全校近百名師生的秀巒國小(校本部)。

 

秀巒國小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學校,民國14年就以「控溪番童教育所」之名創校,民國36年正式改名為「秀巒國民學校」。七十多年來,秀巒國小陪伴著數千、數萬名當地部落孩童成長,除跟部落民眾有著深遠的歷史情感外,更是當地重要且唯二的初等教育場所,另一處為秀巒國小於民國59年創立之田埔分校。若未親自探訪秀巒國小,可能無法看出這裡與其他小學有所不同。秀巒國小校門口一走進就是一個小操場、一棟兩層樓高的水泥教室,牆面透過對比鮮明的黑、白、紅,繪製出部落特有的花紋及風格,教室旁則是用磚頭砌出的小花圃跟行人道路(如圖5),這樣充滿著小學該有的童趣風格,伴隨著下課時間小朋友互相嘻笑打鬧、呼喊著「快傳球」的聲音,都再正常不過。

 

 

但若沿著教室的走廊,往國小的後方移動,走到秀巒國小的下操場時,看到的會是完全不同的光景。秀巒國小的下操場,佔地比校門口處的前操場還大兩倍有餘,在下課時間卻空無一人,甚至離下操場最近的教室也完全沒有學生的身影。這樣應被充分利用的開闊場地,只需一眼,就會讓人忍不住屏住呼吸。並非因為山巒的美麗,而源自於那近在咫尺高聳且光溜溜的山坡,視覺上所給予的十足壓迫,以及在知曉其可能殺傷力下,從腳底竄上全身的陣陣危機感。


正是因為下操場是最可能受到右岸崩塌土石衝擊的區域,秀巒國小蔡汶錡校長便毅然決然停用下操場的活動區及一樓教室,即便是全校重要的朝會時間,也都會請小朋友在大門口處的上操場集合。對蔡校長來說,秀巒國小並沒有真正「絕對安全」的地方,根據學校過去曾請過的專家評估,白石溪右岸若真的發生大規模崩塌,整個學校用地可能都會不復存在。

 

 

事實上,秀巒國小多年來都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前校長何崧瑀在其任內,就已為因應坡地災害風險,做過許多校內硬體跟軟體建設,包含建置坡地即時監控攝影系統,並教導小朋友一聽到汽笛喇叭聲響,就要拔腿就跑,定期帶著孩子們做坡地災害演習,訓練孩子們在30秒內,從自己當時的位置,跑至集合地點。儘管校內已有種種措施,何前校長也表示,這些僅是他在權力範圍內能做的事。除了學校方面對此有所因應,他更希望透過科學研究的資訊與力量,能讓決策者、主管機關、學校等各單位及民眾均能獲得正確的資訊,讓類似秀巒國小未來可能出現的危機能有效解決。

 

經由水土保持局(現為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的引導,TCCIP團隊確實地看見了秀巒國小師生及校長等利害關係人在坡地衝擊及科學數據上的需求,故開啟了對秀巒國小的坡地調適示範案例計畫。除透過蒐整現況及現地訪談之外,更進一步針對氣候變遷情境下,該地區可能面臨的未來衝擊程度進行評估,並透過利害關係人訪談,提出可行的調適方法及措施,讓相關利害關係者跟決策單位能對未來可能的衝擊有所準備。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5,060,882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