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構面:推動執行
調適選項:科技性,行為性
主要課題:自然災害事件破壞
核心內容:開發預警應變工具
案例性質:實務操作
治理尺度:跨國/國家
彙整:劉雨蓁
點閱:582
農業生產過程中氣象災害的發生經常會導致作物減產,儘管雖然目前災害發生前,農委會及各轄區改良場會發布警訊提醒農民,但仍缺發系統性及即時的通報系統,使農民很難即時防災,如臺灣於105年受霸王寒流及多個颱風侵襲,造成高達272億元的農業災損。
農業試驗所研發「作物災害早期預警系統」,針對作物生育特性、易致災的生育期以及配合過去累積之長期作物災損紀錄與氣象資料,再與中央氣象局即時氣象資料及災害預報作業結合,進行整合性作物及氣象資料庫建置。
作物災害早期預警系統整合氣象、災害及作物資料,透過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圖1)提供即時觀測、災害發生熱區、精緻化預報、防災栽培曆及歷史農業災害之防範技術,並針對各鄉鎮(圖2)及重要作物生產專區主要栽培農作物進行“週”時間尺度之作物災害早期預警,讓農民在災前、災中及災後皆有充分的資訊,更利用App(圖3)讓農民即時掌握災害消息,以利田間作物防災應變措施。
圖1 作物災害早期預警系統首頁(圖片來源:參考網址2)
圖2 鄉鎮尺度之作物災害早期預警功能(圖片來源:參考網址2)
圖3 作物早期預警及推播系統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