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百寶箱 / 參考案例

全球-資源保護技術之水稻直播

案例類型:結構和物理性選項

主要課題:灌溉用水不足

核心內容:調整栽種方式

案例性質:實務操作

氣候評估:無氣候變遷風險評估

  彙整:劉雨蓁

  點閱:497

說明簡報
關鍵字
直播糧食作物稻作

問題與目標

由於氣候變遷、水資源與勞動力日益缺乏、能源危機與燃料價格上漲等問題下,傳統水稻制度的生產力與永續性持續受到威脅。

水稻通常在育苗一個月後移植於水田。傳統插秧制度 (traditional transplanting system, TPR) 下,長期水田栽培會使淺層土壤形成硬盤,降低土壤滲透性,且水田栽培會使水資源由表面蒸散或土壤滲透等方式消耗,水資源逐漸減少的情況下,水已成為稻米生產限制的因素。


採取的改善作為

調整水稻栽種模式,從傳統插秧制度修改為水稻直播 (direct seeding of rice, DSR) 。而水稻直播可以分為旱田直播 (Dry- DSR) 、濕潤直播 (Wet-DSR) 與水田播種 (water seeding) 3種。

圖1 旱田直播、濕潤直播與水田直播之田間示意圖(圖片來源:參考網址1)


成效

全球的國家(包含美國、澳洲和歐洲等地)目前有23%的水稻栽培都是使用直播栽培(包含旱田直播、濕潤直播)。其中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和斯里蘭卡等國家,目前有勞力短缺之問題,因此在水稻直播上是採用濕潤直播。而美國為控制水稻田雜草(如雜草稻)生長,因此是採用水田直播。此外,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和菲律賓(Iloilo)地區,相較於原先採用的傳統插秧制度方法,因採用水稻直播可增加水稻生產,由原先的一期增加為兩期。

在灌溉水資源中,與傳統插秧制度相比,採用水稻直播可節省約1/3的水資源(圖2),但是節省的水量是取決於使用水稻直播的方法,如濕潤直播節省12%水,旱田直播節省21-25%水等。

此外,水稻直播對產量的影響因各國與其使用的方法而異,如印度,採用旱田直播的產量顯著低於傳統插秧制度(圖3);在巴基斯坦,濕潤直播和旱田直播的產量均比傳統插秧制度低12.7-21.0%;在孟加拉和菲律賓,濕潤直播的產量比傳統插秧制度高8.6-18.5%,而在其他國家採用水稻直播產量與傳統插秧制度相似。除上述國家,在柬埔寨、寮國和泰國,濕潤直播的產量表現與傳統插秧制度相似。

 

圖2 水稻插秧和直播在濕潤水田中灌溉水量比較(mm)(來自44個國家之研究結果)(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圖3 在不同國家傳統插秧法與不同直播方式下之水稻產量分析(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名詞解釋

氣候變遷風險評估:  使用有效的評估工具來了解氣候變遷對各個領域的中長期衝擊,並提出相對應的調適策略與行動,以減低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

案例類型:

   結構和物理性選項- 工程技術或是現有構造物的強化、綜合技術研發

   社會性選項- 社區災害知識的學習與交流、警戒資訊的研發與運用

   制度性選項- 經濟、政策與法律層面的制度建立 


可供臺灣參考之處


參考文獻

  1. Kumar, V., & Ladha, J.K. (2013). Direct Seeding of Rice: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 Needs. Advances in Agronomy, 111, p.336.
  1. Save and Grow in practice maize-rice-wheat. A guide to sustainable cereal production. (2016).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Rome. p.33.


參考網址

  1. 旱田/濕潤直播比較。http://www.knowledgebank.irri.org/ericeproduction/II.3_Direct_seeding.htm。 
  1. 旱田/濕潤直播說明。http://www.knowledgebank.irri.org/step-by-step-production/growth/planting/direct-seeding#wet-direct-seeding。 

 


附件


延伸閱讀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453,434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