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目標
林邊鄉海拔僅3公尺,位於林邊溪之出海口,屏東縣西南沿海平原地區。地勢屬於熱帶平原,地質多為砂質壤土,少數為黏土所構成;沿海地區多池澤,地勢大致由東北向西南緩斜。居民產業以農業及養殖漁業為主。主要農產品有蓮霧、檳榔、椰子等,尤其「黑珍珠」蓮霧為其大宗;因位於沿海地區,養殖漁業甚是發達,但因超抽地下水,造成嚴重的地層下陷。此地區長期受地層下陷影響,鄉內約有 1/3 的土地低於海平面,洪水及海水倒灌頻繁,又因地勢平坦,故水流較緩而不利排水。由上述得知,此地區面臨海水入侵、土壤鹽化、洪水等災害,亦直接影響在地居民與產業。
過去2009年莫拉克颱風於林邊鄉受到嚴重地侵襲,林邊溪堤防潰堤,全鄉遭水淹沒,積水近半個月不退等災況。從此一重大災害事件中,使得大家更重視此地區所面臨的問題,除了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等所帶來的連帶影響外,亦包含水土保持不良等問題。此地因過度的開發山地、亂砍伐山林樹木、亂丟垃圾、不重視環保等,造成土石鬆落、排水設施不通,雖然平時較不容易看出問題所在,但莫拉克颱風造成的此次災情,就將所有問題作出最好證明,包含洪水、淤泥、漂流木等是造成災害的因素之一,人民所做的水土保持及環境保護有著重大的關聯。由上述可更顯出林邊鄉亟待重新規劃城鎮整體之風貌。
採取的改善作為
屏東縣政府自莫拉克颱風災害之後,於林邊車站周邊始開始推動「光采林邊」計畫,逐步發展太陽光電產業、綠能教育、土地轉型利用、環境復育等項目,有意於轉型林邊地區為綠能低碳城鎮,同時為改善地層下陷地區轉型所需之基礎建設,並推動產業轉型,縣府針對相關的地方基礎建設和產業調適工程同步在林邊地區展開,包括:養水種電、電動巴士推動、微電網建置、海水養殖雙認證、堤防加固加高、地下水補注等。
本案奠基在上述基礎,擬定林邊溪沿海地區為臺灣沿海易淹水地區生活、生產、生態整合加值示範計畫,訂定以下三大目標作為未來推展基礎:
- 易淹水地區複合式:以階段計畫為基礎,提出易淹水地區土地轉型構想,引進產業、生活、環境復育,持續推進地方轉型之範疇。
- 綠色防災地景風貌營造:以綠色防災思維改善公共基礎設施,建立災害來臨時可使用之維生系統。
- 災後新漁村地景重建工程:培育在地人才,深耕產業並轉型基礎,以支持城鎮風貌轉型後之人力資源。
圖1 計畫案規劃示意圖(圖片來源:參考網址1)
成效
本計畫帶來了農業與漁業的新興發展,並結合了新科技的應用,除了在短岩石強降雨及排水不及時發揮分洪和滯洪的功能,期望亦有效帶來觀光與教育等其他效益。如邀請在地養殖專家黃頌平加入參與,在光采濕地內,進行各類魚種的階段性放養實驗,因此光采濕地亦成為自然養殖示範場域,將此發展新漁業;102-104年,光采濕地建置太陽能光電模組、風力發電機、儲能系統等,搭配智慧電表收集電量指標資訊、氫儲能系統(製氫設備,供氫能摩托車使用)及智慧能源調控管理系統,形成台灣第一座於社區運行之智慧微型電網。光電產業在林邊創造出新型產業整合模式,結合搭配太陽能光電系統的公共藝術、高腳示範屋、生態養殖等,營造出觀光休憩的自然生態區,落實環境教育。完工後空拍照如圖2所示。但針對此計畫訪談居民認為雖已改善疏浚與滯洪,但疏通路線帶來的效果不佳,應再行改善相關水路之動線或橋梁之通水斷面等設施,避免水還是排不出去等狀況發生。
圖2 整治後光采濕地 (圖片來源:參考網址2)
參考網址
- 林邊溪沿海地層下陷區三生空間整合調適示範計畫案。http://urbancollab.com/projects-detail.php?proj_id=21。
- 317林邊故事鄉。https://www.317nb.net/%E8%88%87%E6%B0%B4%E5%85%B1%E7%94%9F%EF%BC%8C%E8%87%AA%E7%84%B6%E6%9E%97%E9%82%8A-2016/。
問題與目標
林邊鄉海拔僅3公尺,位於林邊溪之出海口,屏東縣西南沿海平原地區。地勢屬於熱帶平原,地質多為砂質壤土,少數為黏土所構成;沿海地區多池澤,地勢大致由東北向西南緩斜。居民產業以農業及養殖漁業為主。主要農產品有蓮霧、檳榔、椰子等,尤其「黑珍珠」蓮霧為其大宗;因位於沿海地區,養殖漁業甚是發達,但因超抽地下水,造成嚴重的地層下陷。此地區長期受地層下陷影響,鄉內約有 1/3 的土地低於海平面,洪水及海水倒灌頻繁,又因地勢平坦,故水流較緩而不利排水。由上述得知,此地區面臨海水入侵、土壤鹽化、洪水等災害,亦直接影響在地居民與產業。
過去2009年莫拉克颱風於林邊鄉受到嚴重地侵襲,林邊溪堤防潰堤,全鄉遭水淹沒,積水近半個月不退等災況。從此一重大災害事件中,使得大家更重視此地區所面臨的問題,除了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等所帶來的連帶影響外,亦包含水土保持不良等問題。此地因過度的開發山地、亂砍伐山林樹木、亂丟垃圾、不重視環保等,造成土石鬆落、排水設施不通,雖然平時較不容易看出問題所在,但莫拉克颱風造成的此次災情,就將所有問題作出最好證明,包含洪水、淤泥、漂流木等是造成災害的因素之一,人民所做的水土保持及環境保護有著重大的關聯。由上述可更顯出林邊鄉亟待重新規劃城鎮整體之風貌。
採取的改善作為
屏東縣政府自莫拉克颱風災害之後,於林邊車站周邊始開始推動「光采林邊」計畫,逐步發展太陽光電產業、綠能教育、土地轉型利用、環境復育等項目,有意於轉型林邊地區為綠能低碳城鎮,同時為改善地層下陷地區轉型所需之基礎建設,並推動產業轉型,縣府針對相關的地方基礎建設和產業調適工程同步在林邊地區展開,包括:養水種電、電動巴士推動、微電網建置、海水養殖雙認證、堤防加固加高、地下水補注等。
本案奠基在上述基礎,擬定林邊溪沿海地區為臺灣沿海易淹水地區生活、生產、生態整合加值示範計畫,訂定以下三大目標作為未來推展基礎:
- 易淹水地區複合式:以階段計畫為基礎,提出易淹水地區土地轉型構想,引進產業、生活、環境復育,持續推進地方轉型之範疇。
- 綠色防災地景風貌營造:以綠色防災思維改善公共基礎設施,建立災害來臨時可使用之維生系統。
- 災後新漁村地景重建工程:培育在地人才,深耕產業並轉型基礎,以支持城鎮風貌轉型後之人力資源。
圖1 計畫案規劃示意圖(圖片來源:參考網址1)
成效
本計畫帶來了農業與漁業的新興發展,並結合了新科技的應用,除了在短岩石強降雨及排水不及時發揮分洪和滯洪的功能,期望亦有效帶來觀光與教育等其他效益。如邀請在地養殖專家黃頌平加入參與,在光采濕地內,進行各類魚種的階段性放養實驗,因此光采濕地亦成為自然養殖示範場域,將此發展新漁業;102-104年,光采濕地建置太陽能光電模組、風力發電機、儲能系統等,搭配智慧電表收集電量指標資訊、氫儲能系統(製氫設備,供氫能摩托車使用)及智慧能源調控管理系統,形成台灣第一座於社區運行之智慧微型電網。光電產業在林邊創造出新型產業整合模式,結合搭配太陽能光電系統的公共藝術、高腳示範屋、生態養殖等,營造出觀光休憩的自然生態區,落實環境教育。完工後空拍照如圖2所示。但針對此計畫訪談居民認為雖已改善疏浚與滯洪,但疏通路線帶來的效果不佳,應再行改善相關水路之動線或橋梁之通水斷面等設施,避免水還是排不出去等狀況發生。
圖2 整治後光采濕地 (圖片來源:參考網址2)
參考網址
- 林邊溪沿海地層下陷區三生空間整合調適示範計畫案。http://urbancollab.com/projects-detail.php?proj_id=21。
- 317林邊故事鄉。https://www.317nb.net/%E8%88%87%E6%B0%B4%E5%85%B1%E7%94%9F%EF%BC%8C%E8%87%AA%E7%84%B6%E6%9E%97%E9%82%8A-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