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百寶箱 / 參考案例

日本-東京G-Cans地下排水系統

案例類型:結構和物理性選項

主要課題:颱風、降雨造成淹水

核心內容:建置滯洪與排水系統

案例性質:實務操作

氣候評估:無氣候變遷風險評估

  彙整:蕭逸華

  點閱:1029

說明簡報
  已經下載 19
關鍵字
防洪設施物理防護排水系統重現期雨量滯洪設施

問題與目標

東京地區由於為日本國家首都且早年作為吞吐量最大的港區,都市化程度相當高,在發展密集、人口稠密及綠地不足的情況下,缺乏足夠空間規劃地表滯洪區,故地下滯洪池及雨水貯留設施便成了減洪重要措施,其中最有名的地下滯洪池莫過於有「地下神殿」之稱的G-Cans(或稱首都圈外圍排水系統),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洪水分流設施,位於日本大東京地區的埼玉縣西區昭和至春日部。該項目旨在保護東京市免受暴雨和颱風期間洪水侵襲。

G-Cans將大落古利根川、倉松川、長川、荒川等周邊河道內無法承受而溢出的洪水通過引水隧道導至5個蓄水豎井中,並將河水暫時存放在調整水槽之中(其尺寸及大小遠超過一般家庭所用之數千倍以上),然後在情況允許下藉由抽水泵打入江戶川河(該河位於日本首都郊區較低的高度)。G-Cans自1992年至2009年之間由日本政府在日本廢水工程技術研究所的指導下進行並完成,完工後整體防洪設施得以承受200年一遇之洪水。

圖1 G-Cans實景圖(圖片來源:參考網址1)


採取的改善作為

G-Cans內主要包括5個巨大的蓄水豎井、6.5公里的連接隧道、1個調整水槽和78座抽水泵。

蓄水豎井可視為流量調節器,末端連接到直徑10.6公尺的連接隧道(建在地下50公尺處),當蓄水豎井達到其蓄水容量上限時,便會藉由連接隧道將水送到調整水槽(其支柱即為知名的地下神廟設施),最終抽水泵渦輪機能夠每秒抽取200噸水並將其排入江戶川河(最後排入東京灣)。

圖2 蓄水豎井路線示意圖(圖片來源:參考網址3)


成效

G-Cans在還尚未建造完成前已接受數次考驗,2000年該地區曾遭受颱風侵襲,該次襲擊總雨量160毫米,淹沒面積為114公頃,受災房屋236戶;而工程試運轉之後,2002年7月6號颱風侵襲同一地區,總雨量約當164毫米,但洪氾區急劇減少到2公頃,受災房屋為零。2019年10月12日颱風19號侵襲首都圈亦受到相當大的關注,觀察抽水泵進行排洪能力的檢視,本次事件抽水泵抽水量達到最高150噸的情況(尚未抽過200噸抽水上限),顯示外圍放水路達到了減洪排洪的目的,降低了民眾的損失。

 

 

 

名詞解釋

氣候變遷風險評估:  使用有效的評估工具來了解氣候變遷對各個領域的中長期衝擊,並提出相對應的調適策略與行動,以減低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

案例類型:

結構和物理性選項- 工程技術或是現有構造物的強化、綜合技術研發

社會性選項- 社區災害知識的學習與交流、警戒資訊的研發與運用

制度性選項- 經濟、政策與法律層面的制度建立 


參考網址

  1. G-CANS-Water Technology. https://www.water-technology.net/projects/g-cans-project-tokyo-japan/.
  1. JBpress. https://jbpress.ismedia.jp/articles/-/57932. 
  1. 江戶川河川事務所。https://www.ktr.mlit.go.jp/edogawa/gaikaku/hant/edogawa_hant00576.html.
  1. SHOOT in JAPAN and REMOTE. https://shootinjapan.net/spots/archives/1039.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833,696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