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百寶箱 / 參考案例

馬來西亞-吉隆坡SMART隧道系統

案例類型:結構和物理性選項

主要課題:山洪氾濫

核心內容:建置排水系統

案例性質:實務操作

氣候評估:無氣候變遷風險評估

  彙整:蕭逸華

  點閱:622

說明簡報
  已經下載 9
關鍵字
防洪設施排水系統重現期雨量

問題與目標

多年來無法預測的山洪氾濫一直是困擾吉隆坡的重要課題。當獲取使用排水隧道來阻止大雨期間該市河流洪水氾濫的建議時,地方當局也同時意識到這也或許可以幫助減少交通擁堵。

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雨水管理和公路隧道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Road Tunnel,SMART) ,同時是一個既可以開車行駛又可以當排水道應對洪水的隧道。此計畫有9.7公里雨水隧道,為東南亞最長、亞洲第二長;4公里的雙層車道,位於雨水水道上方,此可減少吉隆坡洪水災害及尖峰時段的交通擁堵。

圖1 精明隧道剖面示意圖(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採取的改善作為

該隧道可將部分洪水導入預定前池,送往蓄水庫後,經雙孔箱涵排入主流下游,以有效降低市區河道水位,利於雨水下水道系統內水匯入,避免淹水災害。分洪隧道平時可有效舒緩吉隆坡交通,其操作包含3種模式:

  • 模式1:無暴風雨或低降雨

無水量導入排洪隧道內,公路隧道正常運行。

  • 模式2:中度降雨

透過位於車道下的分洪隧道進行分洪,仍可正常運行通車。

  • 模式3:重大洪水情況

汽車通道將全面關閉並開啟自動水密門,整條隧道做排洪之用,最高可容納300萬立方公尺水量,約可削減百年重現期之尖峰洪水。洪水結束後,進行隧道安全檢查,並使用壓力水柱清洗後,高速公路與隧道會於48小時內恢復通車。

圖2 隧道操作模式示意圖(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成效

SMART隧道於2007年啟用後,已避免多次洪水災害。使用約44次轉移洪水,統計至2020年9月,該隧道已開啟7次最終模式,輸送最高容納之水量。據統計該隧道每天約有3萬輛汽車之運輸量,在Jalan Istana與Kampung Pandan之間原本行駛所需時間大約是10至15分鐘,隧道將行駛時間縮短至約4分鐘即可到達。確實改善排水及交通等相關問題。

 

 

名詞解釋

氣候變遷風險評估:  使用有效的評估工具來了解氣候變遷對各個領域的中長期衝擊,並提出相對應的調適策略與行動,以減低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

案例類型:

結構和物理性選項- 工程技術或是現有構造物的強化、綜合技術研發

社會性選項- 社區災害知識的學習與交流、警戒資訊的研發與運用

制度性選項- 經濟、政策與法律層面的制度建立 


參考文獻

Mohd Saleh Santhiman, Looi Hong Weei (2006) ITS of SMART , PIARC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ITS) In Road Network Operations.


參考網址

  1. ice網站-工程案例。https://www.ice.org.uk/what-is-civil-engineering/what-do-civil-engineers-do/stormwater-management-and-road-tunnel
  1. FloodList. http://floodlist.com/asia/smart-tunnel-kuala-lumpur-malaysia
  1. roadtraffic-technology. https://www.roadtraffic-technology.com/projects/smart/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820,610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