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百寶箱 / 參考案例

臺灣-桃園市龍山埤塘生態公園

調適構面:推動執行

調適選項:結構性

主要課題:降低淹水災害機率

核心內容:滯洪設施建設

案例性質:實務操作

  治理尺度:城市/縣市

  彙整:蕭逸華

  點閱:2

說明簡報
關鍵字
即時監測滯洪設施

問題與目標

桃園地區因斷頭河多,非汛期會依賴埤塘的儲水,主要為農業灌溉之用途。則因桃園的埤塘眾多,且工業民生及農業用水混雜,相關廢水會直接排入農業灌溉渠道而流入埤塘累積,易影響水源供應狀況及水質。在該地的降雨型態因氣候變遷等影響,從原本颱風、梅雨等易致災型態,現多轉為夏季午後雷陣雨之短延時強降雨型態較多。

在桃園市八德區、中壢區等地段為南桃園的重要地段,因都市開發的問題,導致受到路堤效應(省道與鐵路等)匯流影響,流向集中匯入,且附近都市化的擴張,亦增加了地表逕流;在承接中壢與八德都市計畫區雨水下水道系統中,上游集水區面積約5.88平方公里,水量大且集流速度快,為提升致災風險的原因之一;桃園大圳旁之魚管處分線原為灌溉系統,該規格不具都市排水的規格,降雨超過39mm/hr下游社區就極有可能發生淹水災害。


採取的改善作為

為了有效降低該地區發生淹水災害,於魚管處分線旁設立龍山埤塘生態公園,重點工程包含拓寬魚管處分線(原河道僅現況一半)、河道改道(增加滯洪面積);滯洪空間分為上池(滯洪公園)、下(地下宮殿)鋼筋混凝土及雨水積磚,整體滯洪量約7.35萬立方公尺。

滯洪池作用之過程為洪水來臨時,優先進入下池;河道自然溢洪,由周邊連通井流入下池;接著降雨趨緩且下游水位較低後才開啟抽水機;最後之退水機制則使用重力溢流搭配抽水機進行。除了上述滯洪機制,亦搭配附近撤離警戒,在魚管處分線之滯洪池的上下游皆有裝設水位監測設施,並搭配雨量站監測資料,可進行24小時的水位預報及提早預警,在生態公園入口處亦設置警衛亭,可協助撤離民眾。

在作用過後之滯洪池維護亦為重要的一環,包含沉砂處理,該工程採自然溢洪及沉砂,周邊以雨水積磚搭配混凝土結構,方便做清洗,且會以人工配合機具方式作清淤;則該工程與地下水系統結合在一起,故可抽取地下水做澆灌上方草地、沖廁所等生活用水做利用。

圖1. 魚管處分線拓寬

圖2.  龍山埤塘生態公園-滯洪池上池

圖3. 龍山埤塘生態公園-地下宮殿-滯洪池下池


成效

在整體設計規畫前期作業上,因居民對非河道類的工程設施不熟悉,藉由當地里長等進行溝通與協調,將滯洪池上池(地上部分)規劃為公園,提供在地居民一休閒場所,並了解可因此降低災害發生,方才接受滯洪池興建。

完工後亦針對相關工程作用及知識教育做推廣,周邊活動中心興建,促進社區活動,將空間做最有效的多元規劃。目前啟用於2023年10月29日,至今並無造成淹水災情。


參考文獻

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水務局


參考網址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5,061,576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