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目標
為因應氣候變遷找出良好而合理的造林作業方式以增加森林碳匯十分重要,目前國際組織已有倡導十項造林原則。但是全球每年卻約有1300萬公頃的森林遭到破壞或林地劣化的問題,主要原因多是轉為農業使用和建設發展使用。泰國雖然自1989年禁止商業伐木,但礦場大多位於森林地區,北部原本的天然森林仍然受到礦業的大規模破壞。礦業對環境產生嚴重的影響,例如表層土壤的流失及改變地形、河流和植被。儘管泰國政府要求應將礦場恢復為天然森林,但礦業公司無法實施有效的方法將其恢復。
圖1. 泰國的土地及自然景觀因農業耕作導致退化,利用本土樹種造林恢復土壤及生物多樣性。(來源:參考網址1。One Tree Planted)
採取的改善作為
- 使用隨機完全區集設計(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RCBD),選擇5處沒有任何植被的試驗區域。除對照組外,其他進行基質改良,通過向土壤添加其他物質或物理處理,以改善土壤的結構、水分保持能力、通氣性、養分含量、pH值等性質的過程。基質改良方法有添加有機物質(如堆肥、腐植土、草木灰),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養分含量及保水能力;為滿足特定植物的生長需求添加石灰或硫磺等物質,調整土壤的pH值;或是添加礫石及砂土改變土壤的質地和排水性。
- 選用當地的四種原生樹種進行直播試驗,這類樹種對於當地的氣候及土壤具有良好適應力,而且具有提供生物所需之資源、吸引野生動物前來攝食、具可以快速恢復當地生態系的結構與功能,這些樹種被稱為該生態系的「框架物種」。
- 直播是指直接將種子播種於目標地,不需要在育苗床中培育幼苗。由於育苗後移植可能傷及根系、新環境可能缺乏足夠的水分或養分,或氣候、土壤和其他環境因素與原始生長地不同而導致存活率降低。因此直播有助於植物及早適應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減低成本和減少移植風險。
成效
本研究發現在此處發芽速率最快、成苗率最高的植物是緬茄(Afzelia xylocarpa),特徵為常綠喬木、一回羽狀複葉及木質莢果,並且是種能行固氮作用而聞名的豆科(Fabaceae)植物,我們在裝飾品市場經常能買到緬茄特殊而漂亮的種子。固氮能力使它們能夠在劣化營養貧瘠的土地上生存,但厚硬的種子外殼需要透過切割種殼以縮短種子休眠時間。
圖2. 盤中數量最多、頂部具有像帽狀附著物的,就是緬茄的種子。在裝飾品市場極為常見。(來源:參考網址2)
種子特性可能可以解釋直播試驗中物種發芽速率反應的差異,發芽最速的植物具有較大的種子以及厚的外殼。大種子有較佳的耐壓力及含有更多養分,可以分配來耐受乾旱等生存逆境,而小種子的物種由於養份有限,無法耐受長久的乾旱、土壤貧瘠缺養等逆境壓力。然而,較厚的種子外殼可能會導致發芽延緩,但是本試驗有對於種子外殼進行預先的處理。
另外,基質改良結果經統計檢驗無顯著差異,可能是由於施用量不足或者被雨水沖刷流失所致。因此,建議應在雨季開始前完成基質改良試驗工作,並在雨季的第2或第3週進行播種。
- 透過泰國劣化地的生態造林試驗案例,建議未來生態造林樹種選用具有固氮能力及大種子的物種為佳。除了造林樹種的篩選外,需要針對物種進行種子的前處理以縮短其休眠時間,而土壤的基質改良應擇雨季之前完成並配合雨季播種,最後土壤基質的改良處理雖在本試驗中無顯著差異,但仍可能有助於提升造林的成功率,幫助目的區域快速成林及劣化地恢復,可依現地狀況適度進行土壤基質改良。
圖3. a:泰國劣化地的種子試驗發芽率結果,其中豆科(Fabaceae)的緬茄(Afzelia xylocarpa)發芽率最高。b:苗木在試驗地生長存活的建立率;與a比較,可以發現高發芽率物種亦具有高的苗木建立率。c:物種的休眠期時長,緬茄(A. xylocarpa)有較厚的種子外殼會導致發芽遲緩,受惠於研究對於種子外殼的前處理而縮短休眠時間。(來源:參考網址3)
參考文獻
Effectiveness of Direct Seeding for Forest Restoration on Severely Degraded Land in Lampang Province, Thailand
DOI: 10.4236/ojf.2014.45055
參考網址
https://www.flickr.com/photos/usaid-biodiversity-forestry/4495764060/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BC%85%E8%8C%84
https://www.flickr.com/photos/worldresourcesinstitute/1423669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