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目標
鄰近明尼蘇達州北部的Leech湖,周圍生長著適合潮濕環境的楓樹-椴樹森林,包含糖楓(sugar maple)、椴樹(basswood)、白樺木(paper birch)和北方紅橡(northern red oak)等落葉樹種。然而,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未來明尼蘇達州北部的平均氣溫預期將增加4-10°F,土壤環境逐漸轉變較為乾燥,且該區域四周環湖,南邊的地景也因城市和農業的發展而破碎化,樹種的遷移將受到限制。另外,外來入侵的蚯蚓已威脅到生態系的整體生物多樣性。計畫主要目的為維持具多樣性的楓樹-椴樹森林,並協助物種遷移以建立族群。
採取的改善作為
- 種植多樣不同種的樹苗,包括該地原生的糖楓、椴木、北方紅橡、布爾橡木(bur oak)和黃楊樹(boxelder),並且引進一些新的抗病樹種,像是美國榆(American elm)、苦果山核桃(bitternut hickory)、白橡木(white oak)和白胡桃(butternut)。
- 針對新引進物種的生長狀況調查,觀察是否可自然繁殖更新及歸化,避免入侵問題。
- 與當地的原住民部落(Leech Lake Band of Ojibwe)合作,在種子或橡實掉落後撒上野生稻的稻殼作為覆蓋物,減輕入侵的蚯蚓對於森林的影響,並保護種子及促進苗木再生更新
- 為了幫助物種擴散,栽植的苗木來源為明尼蘇達州中部以南的「大森林」(The Big Woods),增加遺傳基因的多樣性。
.png)
圖1、野生稻的稻殼作為覆蓋物。(來源:參考文獻)
成效
為了提供未來管理所需的資訊,對栽植的苗木及進行生長及存活率監測。此外,量測採伐後林木的斷面積,以了解林份生長狀況。在施用野生稻的稻殼覆蓋後,固定每年測量覆蓋物的厚度、落葉層深度及單位面積(每英畝)不同樹種的幼苗數量。
可供臺灣參考之處
本案例引進南方樹種之種原、混種現有及新引進樹種的造林,提高森林韌性,增加遺傳多樣性,以預先因應氣候變遷的方式,可提供台灣在規劃不同海拔造林時參考。另外,與原住民部落合作,應用傳統生態知識來改善森林環境,這種做法與台灣原住民族豐富的山林智慧可以產生共鳴。
參考文獻
Ottertail Point: Hardwood forest diversification.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Framework.
參考網址
https://forestadaptation.org/adapt/demonstration-projects/ottertail-point-hardwood-forest-divers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