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目標
為了降低天然災害所造成的災害,一般採取工程構造物來降低災害風險,並且透過適當的軟硬體設施以達到避災的效果。然而,工程構造物建造需要相當時間,由於規模過大超過防災構造物原本的設計規模,仍然有可能使得災害發生。另一方面,近年來短延時強降雨或地震發生時,因降雨或地震規模過大,在目前現況的災害應變流程中,常因無法有效事先準備及防範,多造成不可挽回的災害發生。由以上幾點可以發現,針對規模超過預定之災害事件,需採取策略以達到減災的效果。
採取的改善作為
針對區域預先設計災害情境和應變方案的時間軸(time-line),並且明確將應變時所需採取的行動,依照時間序列列出,作為操作手冊。由於行動的採取取決於災害發生的時間點,災害發生時間點的推估相當重要,再由災害發生時間點往回推1、2、3、6、12、24、48、120小時之前,需採取的作為。涵蓋對象從中央政府、當地政府、居民等數個層級,不同層級之間的資訊溝通相當重要。同時,時間序列亦重視同一層級內部的資訊傳遞,熟悉各個防災單位應了解的資訊、採取動作的對象以及任務內容等。
成效
主要的效果可分為4個面向探討,包括:
- 災害發生時,防災人員能夠更快更早掌握災害的狀況並採取行動,對於決策者來說,可以提前專注在災害發生的因應。
- 由於提前針對災害發生時,可能發生的狀況以及各個部會應採取的行動,透過討論和擬定行動策略,因此可以更明確區分相關部會所應擔負的責任,並且防範有遺漏的部分。
- 可以提早建構防災相關聯單位人員,對於因應對象的認識。
- 容易發現應變過程可能發生的問題,並且對於應改善的地方提出來討論,尋求解決方案。
圖 防災行動決策之災害時序(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名詞解釋
氣候變遷風險評估: 使用有效的評估工具來了解氣候變遷對各個領域的中長期衝擊,並提出相對應的調適策略與行動,以減低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
案例類型:
結構和物理性選項- 工程技術或是現有構造物的強化、綜合技術研發
社會性選項- 社區災害知識的學習與交流、警戒資訊的研發與運用
制度性選項- 經濟、政策與法律層面的制度建立
參考文獻
タイムライン(防災行動計画)策定・活用指針.pdf
參考網址
http://www.mlit.go.jp/river/bousai/timeline/index.html#know.
附件
- 國土交通省_防災行動計畫.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