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百寶箱 / 參考案例

德國-氣候變遷下運輸系統的崩塌風險評估

調適構面:推動執行

調適選項:

主要課題:強降雨增加崩塌風險

核心內容:執行坡災風險評估

案例性質:學術科研

  治理尺度:城市/縣市

  彙整:朱芳儀

  點閱:504

問題與目標

德國的運輸系統是世界上最密集和發達的運輸系統之一,也是跨歐洲運輸網絡重要組成的一部分,影響著德國和歐盟的經濟。過去,經常發生局部崩塌,崩落土石影響道路運輸的情形(Krauter et al., 2012)。因此,為了維持21世紀交通運輸系統的運作。德國氣候變遷調適政策方針認為,數千公里的道路、航運和鐵路基礎設施都需進行氣候變遷影響評估。其中,公路運輸系統最常受到崩塌的破壞 (Keller and Atzl 2014;Klose et al. 2015) 。氣候變遷下,極端降雨可能導致更多異常的崩塌發生,進而影響公路系統的運作。

圖1 德國運輸系統網絡圖(圖片來源:BISStra 2016, Federal Highway Research Institute (BASt))


採取的改善作為

德國聯邦交通和數位基礎設施部 (BMVI) 展開一項崩塌災害與運輸系統的研究計畫,並集結7個機構一同參與。透過開發崩塌風險評估方法,來評估當前聯邦運輸路線的暴露度,以及氣候變遷影響下的崩塌潛勢,提供政府與相關決策者參考。

崩塌風險評估方法主要由崩塌潛勢模式及區域氣候模式所組成。崩塌潛勢模式,是依專家意見選擇相關因子,並以歷史崩塌目錄來代表暴露位置的啟發式 (heuristic) 崩塌潛勢模式。區域氣候模式 (RCMs) 則是以REMO (Regional Modelling of Present and Future Climate) ,來提供道路兩側500m範圍內,驅動邊坡崩塌的氣候因子,如季節性降雨、極端降雨、霜凍日、霜凍期氣候參數。

圖2 崩塌風險評估方法(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參考網址)


成效

選擇3個研究區 (Südniedersachsen、Moseltal、Rheinhessen) 進行氣候變遷情境下崩塌風險的評估。以SRES A1B情境為例,評估結果顯示,未來夏季極端降雨增加,但總降雨量將減少;冬季則是總降雨量及極端降雨增加,而霜凍日及霜凍期減少。導致夏季發生淺層崩塌、土石流潛勢增加;冬季則是發生崩塌、落石潛勢增加。

本次研究主要著重於崩塌風險評估方法的開發,及案例操作。期後續可運用此方法至其他運輸系統的崩塌風險評估。

 

 

名詞解釋

氣候變遷風險評估:  使用有效的評估工具來了解氣候變遷對各個領域的中長期衝擊,並提出相對應的調適策略與行動,以減低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

案例類型:

結構和物理性選項- 工程技術或是現有構造物的強化、綜合技術研發

社會性選項- 社區災害知識的學習與交流、警戒資訊的研發與運用

制度性選項- 經濟、政策與法律層面的制度建立 

 


參考文獻

  1. M. Klose et al. (2017). Landslide Hazards and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s in Germany. 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3-319-59469-9_48.
  1. Keller S, Atzl A (2014). Mapping natural hazard impacts on road infrastructure—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Baden-Württemberg, Germany, June 2013. Int J Disaster Risk Sci 5(3):227–241.
  1. Klose M, Damm B, Terhorst B (2015). Landslide cost modeling for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s: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Landslides 12(2):321–334.
  1. Abschätzung der Risiken von Hang- und Böschungsrutschungen durch die Zunahme von Extremwetterereignissen. Berichte der Bundesanstalt für Straßenwesen. Straßenbau, Heft S75. Wirtschaftsverlag NW, Bremerhaven, p 61.


參考網址


問題與目標

德國的運輸系統是世界上最密集和發達的運輸系統之一,也是跨歐洲運輸網絡重要組成的一部分,影響著德國和歐盟的經濟。過去,經常發生局部崩塌,崩落土石影響道路運輸的情形(Krauter et al., 2012)。因此,為了維持21世紀交通運輸系統的運作。德國氣候變遷調適政策方針認為,數千公里的道路、航運和鐵路基礎設施都需進行氣候變遷影響評估。其中,公路運輸系統最常受到崩塌的破壞 (Keller and Atzl 2014;Klose et al. 2015) 。氣候變遷下,極端降雨可能導致更多異常的崩塌發生,進而影響公路系統的運作。

圖1 德國運輸系統網絡圖(圖片來源:BISStra 2016, Federal Highway Research Institute (BASt))


採取的改善作為

德國聯邦交通和數位基礎設施部 (BMVI) 展開一項崩塌災害與運輸系統的研究計畫,並集結7個機構一同參與。透過開發崩塌風險評估方法,來評估當前聯邦運輸路線的暴露度,以及氣候變遷影響下的崩塌潛勢,提供政府與相關決策者參考。

崩塌風險評估方法主要由崩塌潛勢模式及區域氣候模式所組成。崩塌潛勢模式,是依專家意見選擇相關因子,並以歷史崩塌目錄來代表暴露位置的啟發式 (heuristic) 崩塌潛勢模式。區域氣候模式 (RCMs) 則是以REMO (Regional Modelling of Present and Future Climate) ,來提供道路兩側500m範圍內,驅動邊坡崩塌的氣候因子,如季節性降雨、極端降雨、霜凍日、霜凍期氣候參數。

圖2 崩塌風險評估方法(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參考網址)


成效

選擇3個研究區 (Südniedersachsen、Moseltal、Rheinhessen) 進行氣候變遷情境下崩塌風險的評估。以SRES A1B情境為例,評估結果顯示,未來夏季極端降雨增加,但總降雨量將減少;冬季則是總降雨量及極端降雨增加,而霜凍日及霜凍期減少。導致夏季發生淺層崩塌、土石流潛勢增加;冬季則是發生崩塌、落石潛勢增加。

本次研究主要著重於崩塌風險評估方法的開發,及案例操作。期後續可運用此方法至其他運輸系統的崩塌風險評估。

 

 

名詞解釋

氣候變遷風險評估:  使用有效的評估工具來了解氣候變遷對各個領域的中長期衝擊,並提出相對應的調適策略與行動,以減低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

案例類型:

結構和物理性選項- 工程技術或是現有構造物的強化、綜合技術研發

社會性選項- 社區災害知識的學習與交流、警戒資訊的研發與運用

制度性選項- 經濟、政策與法律層面的制度建立 

 


參考文獻

  1. M. Klose et al. (2017). Landslide Hazards and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s in Germany. 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3-319-59469-9_48.
  1. Keller S, Atzl A (2014). Mapping natural hazard impacts on road infrastructure—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Baden-Württemberg, Germany, June 2013. Int J Disaster Risk Sci 5(3):227–241.
  1. Klose M, Damm B, Terhorst B (2015). Landslide cost modeling for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s: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Landslides 12(2):321–334.
  1. Abschätzung der Risiken von Hang- und Böschungsrutschungen durch die Zunahme von Extremwetterereignissen. Berichte der Bundesanstalt für Straßenwesen. Straßenbau, Heft S75. Wirtschaftsverlag NW, Bremerhaven, p 61.


參考網址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5,170,952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