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百寶箱 / 參考案例

臺灣 - 集水區土砂管理之風險評估與治理策略研究

案例類型:風險分析

主要課題:極端降雨致土砂災害

核心內容:風險評估與治理策略

案例性質:學術科研

氣候評估:有氣候變遷風險評估

  彙整:許大為

  點閱:48

說明簡報
關鍵字
風險評估

問題與目標

台灣地勢多山,且存在大量的坡地環境,容易發生崩塌事件和相應的土砂災害,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居住安全造成巨大衝擊。傳統治山防災工程建立在歷史雨量資料基礎,評估土砂量、規模和工程設計標準。雖然以往進行了一些針對氣候變遷下土砂災害潛勢的研究,由於氣候變遷導致降雨時間和空間的變異性增加,極端降雨事件的頻率也上升,現有的風險評估和工程標準是否能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成為一大課題。

研究目標包括重新定義集水區內土砂管理的風險因子和評估方式,整合歷年土砂管理策略和執行成效,以應對氣候變遷下的土砂風險評估結果,制定調適策略的啟動時機和風險管理目標。此外,以一個重點示範集水區進行土砂風險評估和動態調適策略的試行,建立完整的集水區土砂管理策略的制定標準流程,為後續集水區因應氣候變遷整體治理規劃提供參考。

 


採取的改善作為

本計畫以資料蒐整及評估為主要架構,選擇台灣地區的花蓮-富源溪集水區作為示範區域。透過相關資料的蒐集和災害問題的明確定義,釐清了「風險」的定義。計畫利用「降雨—逕流模式」和「水理—輸砂模式」建立並試行集水區土砂管理的風險評估。隨後,使用已建立的風險評估方式,以氣候變遷下的資料(使用IPCC AR5大氣海洋環流模式5公里解析度,並採用GCM模式「CESM1-CAM5」),建立相應的評估和風險地圖。透過風險評估結果,制定氣候變遷下的動態調適策略。


成效

  研究比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提出了一個風險評估方程式:風險 = 危害度 x 脆弱度 x 暴露度。針對土砂災害類型,研究者制定了相應的風險計算方法(圖1)

 

圖1 風險評估方程式 (圖片來源:參考連結1)

 

  透過降雨—逕流模式及水理—輸砂模式,研究者進行了示範區域中一段河道的土砂運移模擬,對不同氣候變遷情境下風險進行評估,圖2為脆弱度因子分析成果:紅色為淤積,藍色為沖刷,正值數值愈大代表淤積危險度愈高,負值數值愈小代表沖刷危險度愈高;圖3為暴露度因子分析成果:趨近 1 代表可沖淤空間愈小,危險程度較高。

 

圖2  脆弱度因子分析成果(圖片來源:參考連結1)

 

 

圖3  暴露度因子分析成果(圖片來源:參考連結1)

 

  研究者進一步比較了國內外的調適方案及適用場景,並對集水區治理目標和對策進行了評估和研擬,分為短、中、長期調適策略:短期主要為穩固溪床,施加溪地、坡地整治工程(固床工、護岸);中期為防止上游大量土砂下移,進行源頭水土保持工程處理,進行崩塌地整治與植生復育;長期為減少環境衝擊,落實生態保育,例如使用減輕混凝土工程量體,並實施土地利用管制措施。

 

圖4  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研擬(圖片來源:參考連結1)

 


可供臺灣參考之處


參考文獻

范正成(2019)。氣候變遷下集水區土砂管理之風險評估與動態調適策略研究。創新型研究計畫。國立臺灣大學。南投縣: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計畫。


參考網址

  1. https://tech.ardswc.gov.tw/api/File/1242


附件


延伸閱讀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453,562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