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目標
我國於 2004 年將原先的「SARS 防制調查表」改為「傳染病防制調查表」,針對所有入境疑似傳染病旅客進行調查。並於此後此偵測系統發現大量傳染病患。由於入境本國的傳染病攔檢敏感度還有需要加強的空間,原因諸如入境時症狀輕微、儀器靈敏度待調整、因藥物抑制導致症狀不明顯、國內對病患後續追蹤不善等。加強入境時的傳染病攔檢敏感度對我國公衛安全有很大的助益。
採取的改善作為
- 入境旅客發燒篩檢
利用紅外線熱影像儀,偵測入境旅客之體表溫度,如出現體溫≧38℃者,進行耳溫槍複測。
- 問卷調查(包含主動通報之旅客)
經確認發燒之健康異常個案,以「傳染病防制調查表」記錄旅遊史、接觸史,必要時進行採檢或後送就醫。
- 衛教宣導
檢疫人員針對檢疫旅客進行衛生教育宣導,配合相關檢疫措施及自主健康管理。
- 檢疫資訊建檔及追蹤
檢疫人員將個案資料鍵入「症狀監視通報系統」進行通報,透過系統介接至「自主健康管理資訊系統」 後,衛生單位將進行後續追蹤管理,必要時進行採檢送驗。
- 將邊境攔檢敏感度的定義做修正
修正前邊境攔檢敏感度: (攔檢旅客確診境外移入法傳人次/境外移入法傳人次)x100%
修正後邊境攔檢敏感度: (攔檢旅客確診境外移入法傳人次/入境時有症狀之境外移入法傳人次) x100%
成效
臺灣入境總人次平均每年成長 9.5%,檢旅客人次及入境攔檢率於 2013 年稍微下降後隨即逐漸上升(表一)。而邊境攔檢敏感度在各年度間大致穩定,修正後之邊境攔檢敏感度為修正前之 2.6 至 3 倍。
2012–2015 年共通報 2,869 例境外移入個案,其中以外籍勞工 1,299 名(45%)與本國籍人士 1,178 名(41%)占大多數(表二)。
2012–2015 年入境之本國籍人士、外籍勞工與外籍人士於邊境檢疫攔檢法傳中,皆以登革熱為主,分別為 204 名(占該身分別之 75% ,以下同)、113名(86%)、180 名(94%)(表三)。
2012–2015 年國際港埠攔檢登革熱個案數逐年上升,自 2012 年 91 名增加至 2015 年 167 名(表四) 。
由於氣候變遷下,未來氣候更利於病媒蚊生存,可能使得國際疫情升溫而增加境外移入病例的風險,故強化邊境檢疫可視為因應未來氣候變遷下加強公衛防疫系統的調適策略。
名詞解釋
氣候變遷風險評估: 使用有效的評估工具來了解氣候變遷對各個領域的中長期衝擊,並提出相對應的調適策略與行動,以減低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
案例類型:
結構和物理性選項- 工程技術或是現有構造物的強化、綜合技術研發
社會性選項- 社區災害知識的學習與交流、警戒資訊的研發與運用
制度性選項- 經濟、政策與法律層面的制度建立
參考文獻
林書弘、林詠青、陳必芳、吳麗珠、何麗莉、吳怡君,2012–2015 國際港埠檢疫站境外移入 ─法定傳染病攔檢敏感度分析,疫情報導,2017年6月27日第33卷第12期。DOI: 10.6524/EB.20170627.33(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