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與目標
分析高雄市 2007 年至 2013 年之登革熱疫情,僅 2010 年與 2011 年發生約 1,200 例登革熱個案之疫情,其餘幾年間之登革熱確定個案數介於 108 例至 746 例之間。高雄市於 2014 年爆發登革熱疫情,當年度入夏後截至 12 月 31 日之確定病例累計 14,968 人,造成社會大眾相當程度的不安,相應之防治工作亦耗費大量社會成本,登革熱已成為影響民眾健康與生活品質之重要公共衛生議題。我們針對疫情規模最嚴重之高雄市三民區「灣字里」進行防治工作成果討論,期能提供未來登革熱防治工作之參考。
採取的改善作為
- 第一階段(疫情初期):2014 年第 31 週至 39 週(8 月至 9 月底)灣愛里於 36 週發生群聚疫情,衛生局於 37 週至 40 週執行群聚疫情周邊 75 公尺範圍之強制孳生源清除與化學防治工作。
- 第二階段(疫情高峰期): 2014 年第 40 週至 43 週(9 月底至 10 月中)第 40 週至 43 週為「灣字里」疫情高峰,相關防治工作亦集中於本階段執行,共計完成 1,558 戶之防治工作。
- 灣利里確定 167 例,衛生局於 43 週完成灣利里全里之強制孳生源清除與化學防治工作。
- 本文里確定 72 例,衛生局分別於 43 週與 45 週執行群聚疫情周邊150公尺與100公尺範圍之強制孳生源清除與化學防治工作。
- 灣勝里確定 44 例,衛生局於 43 週完成全里之防治工作。
- 灣中里確定 38 例,衛生局於 42 週執行群聚疫情周邊 150 公尺範圍之強制孳生源清除與化學防治工作。
- 灣成里確定 24 例,衛生局於 43 週執行群聚疫情周邊 100 公尺範圍之強制孳生源清除與化學防治工作。
- 第三階段(疫情末期):2014 年第 44 週至 52 週(10 月底至 12 月底)
- 灣復里確定 56 例,衛生局於 45 週執行 2 次 150 公尺範圍防治,完成全里之強制孳生源清除與化學防治工作。
- 灣子里確定 27 例,衛生局於 46 週執行群聚疫情周邊 150 公尺範圍之強制孳生源清除與化學防治工作。
- 灣華里截至 49 週共確定 36 例病例,衛生局於 44 週執行群聚疫情周邊 150 公尺範圍之強制孳生源清除與化學防治工作。
成效
2014 年三民區「灣字里」以灣利里病例數最多,灣利里於第 40 週開始快速出現群聚疫情,並向周邊本文里與灣勝里擴散。疫情初期隱藏期平均達到 3.7 日,已高於疾管署建議隱藏期應控制於 3 日以下,防治工作可能為疫情快速擴散原因之一。高雄市第 31 週至 52 週之間之隱藏期平均介於 2.8日至 4.1 日之間。「灣字里」疫情發生第一週隱藏期達 8 日,而疫情最嚴重之灣利里首例確定個案隱藏期達 6 日,該個案共就醫 3 次才被通報,恐致疫情於社區延燒,增加疫情傳播風險。隱藏期過長有兩個原因:一為民眾警覺性不足,發病後多日才就醫;另一原因為醫療院所通報警覺性不足。故在疫情初期即應加強掌握疫情,並即時將疫情訊息轉知醫療院所與民眾,並請醫療院所如遇有疑似登革熱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單位即時啟動防治工作。
自 2015 年起登革熱 NS1 (登革病毒的非結構蛋白 non-structural protein 1)抗原快速診斷試劑的廣泛利用,可協助臨床醫師快速診斷登革熱,提升通報時效,將有助於衛生單位即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也能儘早給予感染登革熱的個案適當臨床處置,避免重症及死亡個案發生。三民區「灣字里」高峰期發生於第 42 週,個案數相較於第 41 週增加了 2.1 倍(165/78) ,高峰僅持續一週,隨後疫情便開始下降,43 週個案數只有 42 週之0.7(116/165)。三民區「寶字里」高峰期發生於第 44 週,整體疫情上升趨勢偏緩,44 週之個案數相較於第 43 週僅增加 1.2 倍(86/101),高峰期持續了 3 週(44 週至46 週),47 週個案數為 46 週之 0.6(61/101)。
比較「灣字里」與「寶字里」,三民區「灣字里」疫情發生較早,疫情快速達到高峰後因公衛端的介入,高峰僅持續一週後疫情出現明顯下降,而「寶字里」疫情緩慢達到高峰,雖防治工作持續介入,高峰仍持續三週後疫情才下降,雖然疫情受人口特性、社經條件、住宅型態、氣候等多種因子影響,但仍可見公衛端防治工作之介入對於控制疫情之幫助。然而藉由多年之登革熱防治經驗可知,公部門清除孳生源之速度絕對不比民眾製造孳生源之速度,全民共同參與方為防治登革熱長久之計,因此登革熱相關衛教、行政裁處之配合可提升民眾對疫情重視及警覺。登革熱相關衛教工作可鼓勵里長等社區領導者帶領里民,提升民眾對於防治之認識以及對自身家園之環境意識,自主進行容器減量活動。另行政裁處之作業可提升民眾對於登革熱疫情之重視,能使登革熱防治工作得到較佳成效。上述之長久之計亦可視為因應未來氣候變遷下加強公衛防疫系統的調適策略。
名詞解釋
氣候變遷風險評估: 使用有效的評估工具來了解氣候變遷對各個領域的中長期衝擊,並提出相對應的調適策略與行動,以減低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
案例類型:
結構和物理性選項- 工程技術或是現有構造物的強化、綜合技術研發
社會性選項- 社區災害知識的學習與交流、警戒資訊的研發與運用
制度性選項- 經濟、政策與法律層面的制度建立
參考文獻
2014年高雄市登革熱防治成果: 以高雄市三民區「灣字里」為例,張瑾愉、段延昌、林慧真等,疫情報導,2018年6月5日第34卷第11期。DOI: 10.6524/EB.201806_34(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