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百寶箱 / 參考案例

臺灣-水稻旱田直播技術示範與成效

調適構面:推動執行

調適選項:結構性

主要課題:灌溉用水不足

核心內容:調整栽種方式

案例性質:實務操作

  治理尺度:鄉鎮/社區

  彙整:劉雨蓁

  點閱:868

說明簡報
關鍵字
直播糧食作物稻作

問題與目標

新竹縣新豐鄉區域因過去一期作曾受到停灌影響。雖然政府會先通知一期作可能節水範圍,但農民於1月初即需開始決定是否育苗,此資訊對農民幫助不大,而當乾旱發生時政府會補助地主,也無法直接幫助租賃農地的農民。

此外,當秧苗溫度低於7度時,插秧後根系尚不穩固,出現較不耐寒的狀況。


採取的改善作為

使用機器打破犁底層,而種子預措後直接以條播方式於旱田播種,直到水稻生長至三葉齡後再恢復至慣行栽培管理。


成效

前期僅利用春雨和梅雨的雨水,減少水稻種植初期用水,另因整地次數減少和不須育苗,可減少勞力成本。同期慣行插秧種植產量約為14000斤,而直播產量則為12000斤,略少於慣行插秧。

圖1 農民使用之直播播種機

圖2 直播水稻生長情況


參考文獻

TCCIP團隊訪談結果整理


參考網址

https://tccip.ncdr.nat.gov.tw/ark_01_af_demo_m.aspx


問題與目標

新竹縣新豐鄉區域因過去一期作曾受到停灌影響。雖然政府會先通知一期作可能節水範圍,但農民於1月初即需開始決定是否育苗,此資訊對農民幫助不大,而當乾旱發生時政府會補助地主,也無法直接幫助租賃農地的農民。

此外,當秧苗溫度低於7度時,插秧後根系尚不穩固,出現較不耐寒的狀況。


採取的改善作為

使用機器打破犁底層,而種子預措後直接以條播方式於旱田播種,直到水稻生長至三葉齡後再恢復至慣行栽培管理。


成效

前期僅利用春雨和梅雨的雨水,減少水稻種植初期用水,另因整地次數減少和不須育苗,可減少勞力成本。同期慣行插秧種植產量約為14000斤,而直播產量則為12000斤,略少於慣行插秧。

圖1 農民使用之直播播種機

圖2 直播水稻生長情況


參考文獻

TCCIP團隊訪談結果整理


參考網址

https://tccip.ncdr.nat.gov.tw/ark_01_af_demo_m.aspx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5,172,606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