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百寶箱 / 農業調適示範

國際調適概念日漸成熟,調適方法學更在各國多年來調適工作的推動下逐漸成形,調適計畫的規劃及執行上也因此更趨嚴謹,近年來,國際間的調適計畫除需考量其效益外,更嘗試依循各式方法學規則,以確保調適操作的完整性,同時利於各項計畫之間的對比、參考與經驗學習。

為因應國際調適趨勢,並接軌國際規範,本團隊於新竹縣新豐鄉農業調適示範中,依循TCCIP調適構面之方法學,不強調步驟型作法,反之依照現實情形,彈性調整重要工作的先後順序,逐一完成調適計畫中應涵蓋之6大工作項目。

本次農業調適示範,於實際操作過程中,首先執行「界定範疇」,後續逐一完成「檢視現況」、「綜整決策」、「推動執行」與「評估風險」之工作,執行時間約一年半,而現正處於「檢討修正」階段。

 

一、界定範疇

蒐整我國農損災害類型、受氣候影響之主要經濟作物,並透過利害關係人訪談,進一步將「乾旱」及「水稻」做為本次農業調適主要因應之災害類型及標的作物,同時透過各項訪談尋找可配合推動調適示範區之業者。本次利害關係者訪談廣泛納入農業領域專家,包括:

  • 政府部門:農委會(現農業部)所屬農糧署、農業改良場、農業試驗所、畜產試驗所。
  • 農業生產者:農會、代耕業者。
  • 研究單位: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二、檢視現況

  • 水稻種植:水稻第一期作用水最多的整田期,正好落在1-3月的枯水期。
  • 供水情形:於2010與2015年,分別進行兩次全台大面積一期稻作停灌措施,前者是因莫拉克風災後水庫淤積情形嚴重,不利於供水操作,且後半年後降雨量偏少,後者則是因水情不佳導致(自1978年以來最枯的一次)。2010年停灌包含桃園、新竹、苗栗及嘉南等區,2015年停灌範圍則包含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及嘉南等 5 個農田水利會部分灌區,停灌面積 4 萬 1,576 公頃。兩次大規模停灌皆因水情緊張,並以民生及工業用水為優先考量,進而進行農業水調度措施,其中新竹縣新豐鄉從2002至2018年已有七次停灌紀錄。此外,農委會(現農業部)亦推動「水資源競用區耕作制度轉型措施」,於水資源競用區(石門水庫、 寶山水庫上坪堰、明德水庫、鯉魚潭及曾文、烏山頭等 5 水庫灌區)內經選定之灌溉系統列為輪值灌區,自108年起開始試辦,未來將視辦理成效,滾動檢討擴大辦理範圍。
  • 停灌搭配措施:依經濟部「農業用水調度使用協調作業要點」為依據,計算被調用地區之稻作農家賺款,以此估算每公頃停灌補償標準。
  • 現存農業調適措施
  1. 增值調適:種植品種、種植時間、種植地區、栽培管理等改變。
  2. 系統調適:針對性作物品種育成、精準農業、風險管理等。
  3. 轉型調適:土地使用改變,如:生物燃料生產、碳封存、生物多樣性保育、生態系轉變等

 

三、綜整決策

  • 示範地點選定

新竹新豐鄉水稻產區

  • 可執行選項
  1. 栽培方式改變(旱田直播)
  2. 作物品種改良
  3. 轉作/輪作
  4. 水稻強化用水系統
  • 決定選項

水稻是臺灣主要糧食作物,臺灣的氣候也適宜水稻生產,近百年水稻栽培已發展出一套完全機械化的模式,但對於代耕業者而言現行農業生產環境缺工相當嚴重,若輪灌或休耕的情形更形嚴重,未來難以進行耕作規劃,縮小代耕面積進而會影響生計。而目前提出可執行選項中水稻強化用水系統主要強調多有機、多中耕、多曬田、少苗、少肥、少藥、少湛水,並配合物理性防治等田間管理記錄及追蹤。與生產者習慣之慣行農業相較需耗費較多人力管理且無法施用化學藥劑和肥料。而直播為不經過育苗,直接將種子播種進田地中,前期準備時間較短,因此在種植時間上較有彈性,可做為與育苗的慣行栽培互相輔助,達到省工的目的。

雖旱田直播相較之下前期需注意事項較多,但由於約長到3葉後可依照慣行栽培管理方式,並可達到欲避免枯水期用水的重要目的。因此農民、農試所、災防中心(NCDR)分別考量田間實務、農產專業、科學評估等因素,決定採取「栽培制度改變:旱田直播」的調適行動合作方案進行合作,提供環境改變下的不同選項。嘗試從現有水田插秧方式,改採旱田直播方法,減少水稻生育初期對灌溉用水的需求。另採用「二期作改以種植青割玉米」做為調適選項之備案,配合政府政策轉作和調整直播時間往前,讓青割玉米部分取代進口穀物用於飼料中。

 

四、推動執行

旱田直播於2018年正式進行現地測試,由TCCIP團隊、農試所與農民進行三方合作,設置旱田試驗田與傳統插秧對照田,並由TCCIP團隊與農試所共同協助田間氣象觀測資料蒐集、田區用水量估算、生長紀錄、水稻性狀與產量調查、米質檢測等科學數據量測、歷史觀測與未來氣候變遷趨勢提供。農民方面則依照務農實務經驗,進行旱田直播手段實施規劃、田間實務操作,並自行投入農業機具與資材、自負盈虧。詳細操作內容請參考操作流程

 

五、評估危害與衝擊

  • 風險認知

北部桃竹灌區以水稻為主要產業,受到供水衝擊較氣候變遷推估基期更大,且該地區供水風險也為中等或更高,但卻位於灌溉系統管線末端,已面臨極端氣候所帶來的衝擊,故一期作常因供水不足而無法順利進行灌溉,造成耕作風險。

  • 危害推估

針對降雨、日高溫及日低溫等指標,使用統計降尺度日資料針對RCP8.5情境下世紀中(2036-2065年)、世紀末(2071-2100)進行氣候變遷情境下該條件的改變情形,並製作危害圖資,初步結論如下:

  1. 1930-2018新竹測站歷史資料顯示,2月至4月(43日平均)的春雨降雨日數已呈現遞減趨勢。
  2. RCP8.5情境下春季降雨改變趨勢,臺灣北端降雨量呈現減少趨勢,乾旱強度增加約15%。
  3. RCP8.5世紀中情境下,全臺年平均日高溫呈現增加的趨勢,較基期日高溫最少增加1.5℃,最多增加2℃,升溫較高的區域主要集中於台中以北。
  • 衝擊分析

「不同氣候情境糧食生產評估系統」將各氣象測站之實測資料與模擬資料以地理資訊系統進行面化,利用糧食評估介面直接執行模式模擬,與農委會(現農業部)農糧署歷史資料進行比對。另由國土測繪中心提供之土地使用分類資料得出種植面積,進而計算總產量及產量於基期至未來的改變率,並產製衝擊圖,初步可知在RCP8.5情境下世紀中,全臺第一期作水稻產量整體平均較基期減產10.5%,部分北部區域的網格可能會減產15-20%。

 

六、檢討修正

 目前遭遇問題包含:

  • 整地不均影響種子發芽問題:由於旱田直播方式,兩次整地前皆不需灌水,但相較濕田整地,較難以將土地維持平整,因此需輔以整地犁選用和雷射整平機幫助土面整平
  • 鳥害影響:由於播種及收穫時間提早,鳥群會集中吃掉直播田的稻穗,建議考慮調整播種時間,抑或是設置草人、防鳥彩帶、太陽能驅鳥器或搭設鳥網等方式防治
  • 雜草管理問題:由於旱田直播後田間不會長時間維持湛水,雜草較難抑制,因此若播種後未立即施用萌前除草劑,雜草生長強健後則較難控制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6,506,240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