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百寶箱 / 農業調適示範

旱田直播,顧名思義就是在沒有灌溉過後的農田上,直接播種,這個種植手法與傳統種植方法差距並不大,唯一差別是在種植初期,採取不插秧、不淹田的方式,不僅可在整田期間省下大量的灌溉用水水稻秧苗更有著耐旱的本領,可望成為氣候變遷下水稻產業永續發展的手段之一。

 

旱田直播因無需採取育苗及灌水整田的初期準備,省去的作業程序將大幅減少農業用水。TCCIP團隊透過此次旱田直播試驗進行用水量監測 (如下表),進而發現,在同樣的種植時間長度下,直播手段相較於慣行的插秧手法可減少89%的用水,平均每公頃可達到省水9,785噸的效益。

 

根據模式推估,在氣候變遷的情況下,台灣未來北部地區不降雨日數會增加,隸屬於石門灌區下的新豐鄉,未來在農業用水的情形將更加嚴峻,乾旱強度亦將增強15%。

旱田直播透過打破犁底層的整地方法,讓水稻種子在土中發芽時,便於其根系深入土壤表層往下生長,在雨水較不充足時,秧苗亦能透過擷取地底水分持續成長,較不受乾旱影響。TCCIP團隊特別透過本次試驗,將生長時間相同的旱田直播水稻與傳統秧苗生長情形作對比,由右圖可見,以單株秧苗來看,直播水稻之秧苗根系較為茂密,也較長,更因為旱田直播水稻提早種植,且根系發展都在土裡進行中,不僅可避免秧苗遭遇因插秧作業所造成之根系破壞(如斷根)的狀況,更比傳統的秧苗更有充裕時間發展地上部(莖、葉),整體而言秧苗體質更為強健。

旱田直播共有四大步驟:種子處理、整地、播種、田間管理與收成(如下方示意圖),僅在前三個步驟上與傳統水稻種植有不同之處,待播種後的種子發芽並成長到一定高度後,後續田間管理及收成步驟,都與傳統種植手法無異,因此步驟四將不於此處多加說明

 

 

旱田直播因不經過育苗過程,種子會直接在土裡發芽,因此水稻在發芽階段常見的疾病(如白尖病、徒長病等)需透過種子消毒處理,以避免染病。本次試驗中,種子在播種前,都特別裹上一層藥劑披衣,後對其進行陰乾、冷藏,種子本身也因此呈現橘紅色澤。

一般來說,北部第一期稻作會先在1月進行育苗,待秧苗發芽後,再於2月至3月左右進行插秧;旱田直播則是直接省去育苗步驟,直接在土上播種,整地、播種時間也因此提前至12月底。整地前,過度濕潤的土地不適宜做為旱田直播用,需待土地較乾燥後,才能透過整田機具進行翻土(需打破犁底層),及後續整平等動作。

 

在播種時,機具會將種子直播至土上,並輕覆上一層土,並透過土壤保水,為種子創造濕潤、利於發芽的環境,也能夠避免鳥類叼食。因機具在處理過程中仍可能有覆土不完全之情形,仍會需有人員跟在播種機後方進行確認,並適時協助覆土。

旱田直播的播種方式與玉米種植較為類似,本試驗中,劉政祐先生特別以玉米播種所使用的播種機為基礎,稍作調整成旱田直播的專用機具,除能大大減少人力消耗之外,更能有效提升稻米種子播種效率。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6,506,519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