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電子報 / TCCIP 電子報第074期
知識小櫥窗 TCCIP最新消息 氣候變遷新聞 好評推薦
289 點閱   2 位讀者喜歡這篇文章
封面故事

應用臺灣氣候變遷資料於乳牛熱緊迫及乳量損失之推估

 

施意敏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北區分所 副研究員
闕帝旺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專案佐理研究員
   凃柏安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北區分所 副研究員

引言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於2021 年8 月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The 6th Assessment Report,簡稱AR6)指出,大氣、海洋、冰雪圈和生物圈已經廣泛且迅速地發生變化,極端氣候事件的觀測證據也日益增強,包括高溫與強降雨等事件。IPCC AR6也指出,相較於工業革命前(1850-1900),人類活動已導致約1°C 的升溫,無論各種推估情境,在2040年地球表面升溫將超過1.5°C[1]

中央氣象署依據測站觀測資料,指出臺灣年平均氣溫相較於過去110年(1911年-2020年)全年平均氣溫約上升1.6°C,且有增溫加速的趨勢[2]。中央氣象署1991年-2020年長期統計顯示,臺灣地區的年平均地面氣溫為攝氏23.9度(℃),年累積雨量則為2162.6毫米(mm),為溫暖而多雨的海島型氣候。依臺灣百年測站觀測紀錄,近10年平均氣溫增溫速率,臺北1.3℃、臺中1.13℃、臺南為1.26℃及恆春0.90℃。相較於過去30年的平均氣溫每10年臺北增溫0.45℃、臺中0.34℃、臺南0.27℃及恆春0.33℃。近10年增溫速度相較於近30年平均增溫增加2至4倍[2]

面對未來全球高溫暖化的情境,國內畜牧產業面臨的衝擊及未來如何調適因應將是本文闡述的重點,包括應用溫濕度指數(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以下簡稱THI) 做為乳牛面臨熱緊迫情況及乳量產量評估[3],採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aiwan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 Information and Adaptation Knowledge Platform,以下簡稱TCCIP)提供AR5 動力降尺度HiRAM模式之時序資料進行模擬,分析未來氣候情境下溫濕度指數的變化及預估未來乳牛乳量的損失量,以科學數據模擬未來乳牛產業的情境,提供國家政策研擬之參考。

 

畜牧生產現況

根據農業統計年報資料[4],臺灣目前乳牛飼養戶數為562戶,乳牛的飼養頭數為142,987頭,其中泌乳牛頭數為64,516頭,年產乳量為463,095公噸,以平均乳價30元/公斤估算,產值達139億元。全年產乳量最高的縣市分別為彰化縣占25%、臺南市占17%、屏東縣占16%、雲林縣占14%,四個縣市占臺灣產乳量72%(如圖1)。

 

圖1. 2022年臺灣各縣市乳牛產乳量分布圖(資料來源:農業統計年報)

 

溫濕度指數及乳損失量

畜牧的生產與氣候、環境變化影響有密切相關,尤其乳牛泌乳產量受到高溫環境影響更為明顯。乳牛如遭受熱緊迫常表現於採食量降低、喘息次數增加、躺臥時間增加,進而造成乳量下降及繁殖障礙等生理特質[5]。評估乳牛遭受熱緊迫的指標主要依據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1971年之溫濕度指數(THI)[6]計算,THI=(1.8×T+32)- (0.55-0.0055×RH)× (1.8×T-26),其中,T為溫度℃,RH為相對濕度%。乳量損失之推估則參照 St-Pierre等學者的方法[7],LOSS=α(THImax-THIthreshold)2×D,其中,THImax,即每日THI最大值;α=0.0695;THIthreshold=72;D,THI超過門檻值時數比例(0<D<1)。未來將持續蒐集臺灣相關乳產量資料調整相關公式之參數,惟目前本文之乳損失量推估暫不做參數調整。

 

動力降尺度資料應用

依據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科會)之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he Taiwan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 Information and Adaptation Knowledge Platform, TCCIP)之AR5動力降尺度HiRAM模式的原始資料,進行溫濕度指數及乳損失量的推估。讀取每一網格座標經度(LON)、緯度(LAT),並以溫濕度指數公式之參數進行選取每日最高溫度(Tmax)、最低溫度(Tmin)、最高相對溼度(RHmax)及最低相對溼度(RHmin)等4個參數,依公式計算可得THImax、THImin及THImean等3個THI指數,並依據每日THImax、門檻值(THI 72)及乳牛每日受熱時數(D)求得每日乳損失量(LOSS);另乳損失量通常以每頭牛每日產乳量的公斤數(單位: kg/ day/head)表示之。

 

全球暖化程度下之溫溼度指數變化與乳量損失推估

為探討氣候變遷之全球暖化程度2℃、4℃之影響,以RCP 8.5的HiRAM資料分為基期、2℃、4℃,並以每20年資料之氣候變遷推估資料運算。以溫濕度指數(THI)評估全球暖化情境對乳牛產業的危害圖資,詳如圖2所示。以基期而言,72<THI<75 主要分布在屏東縣與高雄縣的交界處,其餘區域則低於THI<72,僅南部酪農區的乳牛可能遭受熱緊迫。於全球暖化程度2℃下,72<THI<75的區域則由南部擴散至臺中市,包括乳牛主要產區彰化縣。於全球暖化程度4℃下,72<THI<75的區域則擴散至基隆及東部地區,THI>75的區域則以屏東、高雄、臺南、嘉義及雲林為主要警戒區。未來氣候暖化情境下臺灣地區乳牛產乳量損失的變化趨勢(如圖3),其變化趨勢與THI的變化趨勢一致,依據農業統計年報數據計算得出,臺灣乳牛平均乳量25 kg/day/ head 而言,全球暖化程度2℃下,彰化、雲林、嘉義及臺南的乳牛乳量損失量占平均乳產量大約15%~25%。於全球暖化程度4℃下,嘉義、臺南、高雄及屏東的乳牛乳量損失約為20%~40%。

 

結語

本研究使用AR5 HiRAM模式動力降尺度資料進行乳牛在全球暖化下,因熱壓迫可能造成乳量減產之評估,模擬過程使用之資料具有相當之不確定性,且模擬過程未考慮環境因素與調適措施之影響,相關模擬結果之數字僅供參考,但透過模擬結果可知未來暖化條件下,牛乳產量將因為環境的升溫而遭受衝擊。

畜牧業者為了減緩高溫帶來的衝擊,進行相當多的調適作為,包括導入畜舍的降溫設備如風扇、灑水器等,引進智能設備如自動餵飼機提供少量多餐的餵飼模式,以增加乳牛的採食量及舒適度等。面對未來全球暖化,需要更多的減碳方案研究與因應,如發展低碳生態系畜禽飼養等模式;降低畜禽甲烷排放策略,則可利用沼能發電降低碳排,並以農作物廢料進行改良畜禽飼料等作為。以中央氣象署百年觀測站資料平均升溫趨勢由每10年約0.15℃增加至0.27℃[8],持續升溫下未來恐面臨全球暖化程度2℃及4℃環境,唯有從源頭減少二氧化碳及甲烷的排放,減緩氣候的升溫速度,並且於高溫環境變化下,滾動式調整調適策略,以利維持國內畜禽產業永續經營。

 

圖2. 以溫濕度指數(THI)評估全球暖化情境對乳牛產業的危害圖資(圖片來源:闕等,2024 [9])

 

 

 

圖3. 未來氣候暖化情境下臺灣地區乳牛產乳量損失的變化趨勢(圖片來源:闕等,2024 [9])

 

延伸閱讀

TCCIP電子報第33期:臺灣區域氣候的動力降尺度

TCCIP電子報第63期:氣候變遷下-乳牛的熱壓力指數持續上升
 

高溫新聞回顧:全球沸騰 (Global Boiling) 的時代

   李惠玲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專案佐理研究員
 

 

2023年7月27日歐盟哥白尼地球觀測計畫 (Copernicus) 和世界氣象組織 (WMO) 於發布聯合聲明:2023年7月有望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月份[1];2023年8月初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 (The 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 提出7月份完整的歐洲中期預報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資料 (ECMWF Reanalysis v5, ERA5) 顯示2023年7月打破多項氣溫紀錄[2]。之後的每一個月都打破當月的歷史氣候紀錄,亳無疑問地,2023年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3];2024年7月23日C3S再度發布:2024年7月創下全球日均溫的新紀錄[4]。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連續12個月的全球氣溫都超過巴黎協議設定的1.5oC目標 (圖1)。C3S以科學數據再次證實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所言:「全球暖化」的時代已經結束,需要面對的是「全球沸騰」(Global Boiling) 的時代[5]

 

 

圖1. 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連續12個月的全球氣溫都超過巴黎協議設定的1.5oC目標。

資料來源:ERA5。圖片來源:C3S / ECMWF

 

全球沸騰的2023

2023年熱浪襲捲亞洲;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2023年4月,剛入初夏,印度、孟加拉、泰國、寮國都出現了45°C以上的創紀錄高溫,造成多人中暑或死亡 [6][7];5月到8月間,韓國首爾有23人死於高溫,是2022年同時期的3倍多[8];6月,中國國家氣象局比往年提早兩週發布中暑警報,建議人們在一天中最熱的時候暫停戶外工作[9]。圖2為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NOAA) 國家環境資訊中心 (NCEI) 繪製的世界地圖,呈現2023年全球最重要的氣候事件,其中圖示的便是與溫度有關的事件;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歐洲一樣,都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10]。2023年4月,西班牙紀錄到38.8°C的高溫,馬德里地鐵縮短列車發車時間,減少乘客在月台等待的時間[11];7月是歐洲熱浪的頂峰,希臘部分地區、西班牙東部、撒丁島、西西里島和南義大利等地,氣溫都超過 45°C[12]

 

圖2. 2023年世界各地的重要氣候事件 (圖檔來源:NOAA NCEI[10])

 

面對全球沸騰的時代,需要更積極的氣候行動

2023年8月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提出利用綠色廊道、建築材料等方式達到遮陰、隔熱與通風的效果,以及透過政策與法規為都市降溫等七種城市因應熱浪的解決方案[13];也透過開發熱行動平台 (Heat Action Platform) 提供個人與社群應對極端高溫的路線圖和工具[14]

戶外工作者暴露於高溫環境下的時間比一般人更長、強度更大;每年因工作場所過熱導致的死亡人數高達18,970人 [15]。2024年4月國際勞工組織 (ILO) 最新報告[16] 強調與氣候變遷相關的職業安全與健康議題應置於全球和國家政策議程的重要位置;2024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 (WHO) 批准的新一期工作總規劃(GPW14) [17]則將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威脅列為重要策略目標,未來4年 (2025-2028) 將加強具有調適能力的衛生系統及促進低碳健康社會為兩大優先關鍵議題 [18]。前者[16]將氣候議題納入職業安全與健康實務,而不僅側重於公共衛生;後者[17]優先考慮建立弱勢社群和脆弱國家的需求。

除了針對個人與社群的氣候行動,2023年12月地球聯盟 (The Earth League)於COP28會議中發布《氣候科學十大新見解》(10 New Insights in Climate Science 2023/2024)[19][20]、2024年1月歐洲氣候基金會執行長Laurence Tubiana與加拿大前基礎設施和社區部長Catherine McKennak在時代雜誌 (TIME) 提出的更積極投入的氣候行動[21] 均強調快速地逐步淘汰石化燃料,以及強而有力的政策執行的重要性。

 

行動帶來希望

此前尚有許多人對氣候變遷抱持懷疑、觀望的態度,例如:「氣候變遷是一個自然現象與過程,不需要擔心,也無從擔心。」、「升溫幾度沒什麼大不了的,日夜溫差都不止4oC。」…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整理了八個有關氣候變遷的迷思並逐一破解[22],希望能避免因錯誤的迷思延誤了氣候行動的契機。

衛報 (The Guardian) 對幾近半數參與IPCC 評估報告的作者與編審人員進行的調查顯示將升溫控制在1.5°C的目標越來越遙不可及,94%的受訪者認為1.5°C目標已無望[23]。對於全球增溫存有僥倖心態的人可能問:「是否2024年 1.5°C目標果真已無望?」、對於氣候行動不抱希望(甚至絕望)的人可能想:「若氣候災難已無法避免,不如就這樣吧!該吃吃、該喝喝。」聯合國開發計畫署 (UNDP) 的技術專家在部落格中分享了針對目標受眾量身定製客製化訊息、激勵受眾投入氣候行動的溝通方式[24],在人們對氣候變遷的現況與未來感到絕望、以致躊躇不前之際給予一絲希望。雖然,任何單一年度的全球地表氣溫可能是年際或年代際的自然變異或是特定人為活動的短暫影響,並不能代表長期趨勢[25];但是隨著每次的升溫的加遽或是時間的積累,對個人、社群乃至國家造成的風險就越高。正如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所言,氣候行動刻不容緩!

2023年7月27日聯合國秘書長新聞演說截錄如下:

“ The era of global warming has ended; the era of global boiling has arrived…. Leaders must lead. No more hesitancy. No more excuses. No more waiting for others to move first. There is simply no more time for that. It is still possible to limit global temperature rise to 1.5 degrees Celsius and avoid the very worst of climate change. But only with dramatic, immediate climate action.” 
                                                                                                     The UN secretary general, António Guterres ( 27 July 2023)
[26]

 

延伸閱讀

TCCIP電子報第73期 主題2: 你在乎嗎?淺談心理學如何看待氣候風險認知與溝通

 

返回 主題一 主題二

TCCIP氣候行動紀錄:探索改變的每一刻

黃嬿蓁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專案佐理研究員

 

前言

隨著氣候變遷議題日益受到大眾關注,自2023年《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通過後,氣候變遷調適更加受到了重視,公部門和學研單位等各界紛紛展開針對氣候變遷變遷帶來的衝擊與調適辦理各類活動。TCCIP計畫不僅提供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氣候資料,還與其他領域合作,共同探討臺灣在氣候變遷過程中可能面臨的衝擊,並展示和推廣各項研究成果,助力應對氣候挑戰。

TCCIP計畫積極參與各類活動,以推廣和宣傳我們的核心理念與成果。這些多樣化的推廣活動,不僅反映了不同受眾的關注焦點,還展示了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讓我們能接觸到更多可能從未聽說過TCCIP計畫的朋友。

隨著疫情逐漸趨緩,2023年下半年我們迎來了更多參與實體推廣活動的機會。從2023年6月到2024年5月(112年計畫年度),TCCIP計畫在推廣活動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我們參與了多場學術研討會、學術座談會,並展示了計畫的最新成果。此外,我們還積極參加大型展覽和科普推廣活動,目的是擴大我們的影響力,並觸及更廣泛的受眾。這些活動不僅提高了公眾對我們計畫的認知,也促進了更多關於氣候變遷和環境保護的討論和行動。

學術研討會參展-公衛領域推廣

於2023年9月17日至21日,計畫參加在高雄展覽館舉行的『2023年國際環境流行病學學會研討會』。此國際研討會本次首次於臺灣主辦,並邀請了當時行政院陳建仁院長發表有關公共衛生議題的專題演講。計畫很榮幸地受邀參展,並在公衛領域第一次的露出,向與會者宣傳臺灣氣候變遷科學研究的成果,並參與各種公共衛生議題的討論和交流。此次的參展經驗對我們的推廣工作有著顯著的影響。

圖1. 2023年國際環境流行病學學會研討會參展剪影

 

大型博覽會

本計畫年度參加了兩場大型博覽會,分別是『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以及『2023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

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

2023年7月21-23日於世貿一館參加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之『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集合中央、地方政府、企業、大學、NGO等120個單位、412個攤位,透過多元展覽與活動,傳達永續理念和作為,促進跨域對話,共同邁向淨零未來。呼應國家2050淨零目標與路徑,今年博覽會主題聚焦「Towards a Net Zero Future」(邁向淨零未來),區分七大展區呈現國家永續目標與公私部門具體執行情形。

由於歷年參觀者多為公部門及企業參與,故計畫主要以提供企業面對氣候變遷風險揭露所需的氣候變遷推估資訊為主,除介紹TCCIP平台外,也介紹氣候變遷災害風險調適平台(Dr. A)可供產業參考應用,Dr. A平台於2023年6月底發布氣候變遷災害風險圖台的建置,可依據使用者的需求,自行於圖台上查詢所需風險圖、脆弱度圖、危害度圖,也可自行上傳圖資進行疊加。依據主辦單位統計,本次活動共有31,785人次與會、媒體曝光459則,提供良好的交流呈現機會。

 

圖2. TCCIP計畫於亞太永續博覽會攤位參展圖

 

2023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

2023年10月20-22日,本計畫再次參加『2023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此次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於松山菸廠舉辦,主辦單位以整體形象宣示為「勇敢淨零 遇見新未來」,表示要以勇氣迎接挑戰,勇敢地改變過去的作法,朝永續前進。

今年氣候行動高峰論壇邀請我國與各國單位分享在氣候行動上耕耘的成果。在【交流與談一】COP28下實現氣候治理與自然共效益的策略的場次,邀請本計畫-陳永明組長擔任與談人,說明氣候調適在降低未來氣候衝擊的重要性。

這次博覽會攤位設計,使用了本計畫團隊-科工館於2023年開發並展示的「小小氣候分析家」互動遊戲,讓民眾透過觸控螢幕操作,了解氣候推估下自己關心的地區會有什麼樣的衝擊(圖3)。此外也展示了TCCIP計畫產出的《臺灣氣候變遷關鍵指標圖集》,氣候大數據的資料服務,與ARK調適百寶箱的調適知識蒐整與服務。

三天的參展除了一般民眾前來了解TCCIP提供的服務,今年有更多科研圈的族群前來詢問氣候資料的使用,也有台南市環保局參展工作人員前來攤位詢問擬定調適行動等資訊,可見《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各方對於氣候資料與調適知識的需求有增加的趨勢。TCCIP計畫的資料與知識服務,正好能迎接這個需求的缺口。

官方提供之數據三天活動:共62個攤位,60個單位組織和機關團體參展,總入場人數約30000人,本次博覽會獲得主辦單位頒發『最佳氣候行動夥伴獎-最佳永續研究獎』。

圖3. 本計畫將計畫團隊科工館「小小氣候分析家」移至2023氣候行動博覽會展示

圖4. 2023氣候行動博覽會針對不同對象,操作互動小遊戲與解說展TCCIP計畫

 

科普推廣活動

除了參加大型博覽會之外,2023年10月21日本計畫也參加由國科會辦理之『2023 Kiss Science ─ 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此活動主要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科會)下各相關場域共同辦理,於期間內由各場域辦理各項科普推廣活動,本計畫計畫辦公室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因此也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場域。由於參與的多為一般民眾,便以『氣候變遷變變變』為主題,在主題演講中概要說明氣候變遷正在發生,及未來氣候情境的介紹,搭配科普影片傳遞氣候變遷資訊。另外,在展攤中,透過科普內容的呈現,將與本計畫團隊-科工館之2023年氣候變遷特展內容部分移展至本次活動,再配合直立式電視,利用小小氣候分析家之互動小遊戲,達到寓教於樂且多元利用的成效。

 

圖5. 『2022 Kiss Science ─ 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剪影

 

科學報告說明會

除了上述活動的推廣與參與,計畫最重的產出,還是會落在資料產製與分析這塊,IPCC第一工作小組於2021年8月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 (簡稱WGI AR6),提供了更完備的氣候情境設定、更完整的觀測資料及更高解析度的模式推估結果;並於2022年2月及4月發布WGII與WGIII的AR6報告,後續計畫也將根據IPCC提供的氣候情境設定並推估臺灣未來狀況,召集各領域專家撰寫TCCIP版本科學報告,並邀請各領域學者專家、主管機關單位審閱,提供修正意見,於2024年1月完成初版,送呈國科會舉行科學報告審議會議後,由國科會及環境部公開出版《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以下簡稱科學報告),並於2024年5月8日辦理公開說明會,供外界參考。由科學報告編輯團隊公開說明報告編撰過程與主要內容,計畫團隊更根據科學報告內容轉譯產製科學報告懶人包供各界下載應用。活動資訊與剪影請參閱此連結科學報告下載與科學報告懶人包可於科學報告專頁下載(圖7)。

圖6. 《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公開說明會照片

 

圖7. 科學報告下載專區 連結

 

我們希望透過這些努力,在推廣氣候變遷知識和環境保護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除了舉辦內部討論會議外,我們也將計畫的成果與數據資料開放給外界申請使用,並透過多元的推廣方式,力求將更多科學知識轉譯為簡明易懂的內容。藉由更多的氣候變遷推廣活動,我們期望不僅是科學學者,更多的民眾也能了解並正視氣候變遷的挑戰。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期待在未來的活動中與您相見!同時,歡迎您持續關注TCCIP官方臉書粉絲頁,並定期收聽TCCIP Podcast,讓我們一起『探索改變的每一刻』。

 

返回 主題一 主題二 主題三

參考文獻 

主題一 文獻來源

[1] IPCC (2022). Climate Change 2022: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H.-O. Pörtner, D.C. Roberts, M. Tignor, E.S. Poloczanska, K. Mintenbeck, A. Alegría, M. Craig,S. Langsdorf, S. Löschke, V. Möller, A. Okem, B. Rama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and New York, NY, USA, (pp.3056). https://doi.org/10.1017/9781009325844

[2] 科技部、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2021)。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3] 陳志毅、葉家舟、李國華、張菊犁、蕭宗法、謝昭賢、江欣蓉、姜延年,(2009)。不同季節牛舍溫濕度指數與乳牛生產性狀之關係。畜產研究,42 (1),01-12。

[4] 農業部(2023)。112年農業統計年報。

[5] Chase, L. E.(2006).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dairy cattle. in: Climate Change and Agriculture: Promoting Practical and Profitable Responses. held at March 7th, 2006, Baltimore, MD, USA.

[6] United State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U.S.A(1971).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research on animals. National Academy Science Press, Washington, DC.

[7] St-Pierre, N. R., B. Cobanov, and G. Schnitkey, (2003). Economic losses from heat stress by US livestock industries. J. Dairy Sci., 86, E52–77.

[8] 許晃雄、王嘉琪、陳正達、李明旭、詹士樑 (2024)。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 [許晃雄、李明旭 主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與環境部聯合出版。

[9] 闕帝旺、陳家頡、施意敏、李欣輯、凃柏安 (2024)。畜牧領域應用氣候變遷推估資料之探討(NCDR 112-T11)。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返回 主題一 主題二 主題三

主題二 新聞來源

[1]  Copernicus and WMO: July 2023 is on track to be the hottest month on record (2023.07.27)

[2]  July 2023 sees multiple global temperature records broken (2023.08.08)

[3]  Warmest December concludes warmest year on record (2024.01.11)

[4]  New record daily global average temperature reached in July 2024 (2024.07.25)

[5] 聯合國指出全球已進入「沸騰時代」

[6]  亞洲再度創下了夏天的高溫紀錄

[7] Climate change worsened Asia's April heatwave by 2C (2023.05.18)

[8]  Heat wave deaths rise to 23 (2023.08.02)

[9]  Beijing heatwave: China capital records hottest June day in 60 years (2023.06.22)

[10]  2023 was the world’s warmest year on record, by far (2024.01.12)

[11]   連破40度,全球各地失控的極端高溫

[12]  The European heatwave of July 2023 in a longer-term context (2023.07.20)

[13]  應對城市高溫的7種降溫妙方

[14]  Heat Action Platform

[15]  氣候變遷下的工作 全球勞工面臨新挑戰

[16]  Ensuring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 in a changing climate  The report at a glance leaflet

[17] Fourteenth general programme of work, 2025–2028

[18] WHO最新目標出爐 優先強化氣候變遷與健康治理

[19]  【COP28】「氣候科學十大新見解」:急迫淘汰化石燃料才能降低1.5°C超標風險

[20] 10 New Insights in Climate Science 2023/2024

[21]  2024年,氣候行動必須要指數級成長

[22]  氣候變遷的8個迷思 你中了幾個?

[23]  IPCC科學家:1.5°C目標已無望  

[24]  氣候溝通出現瓶頸? 五個改善的溝通方式

[25]  全球已跨過升溫1.5度C門檻 是否已經沒救了?

[26]  Hottest July ever signals ‘era of global boiling has arrived’ says UN chief (2023.07.27)

返回 主題一 主題二 主題三

喜歡這一期的文章嗎? 給作者一個讚!


好評推薦
知識小櫥窗
Q : 乳量損失單位為何是公斤/天/頭

國內計算全國乳產量通常以重量單位(公斤、公噸)為主,本文所採之單位係指每頭乳牛牛乳生產力,故是以每頭乳牛平均一天生產X公斤重的牛奶。此外,母牛必須經由發情,配種,受精懷孕,分娩後,才可以生產出牛奶,每天可產生約20~25公斤的牛奶,可維持約305天的泌乳期,故計算乳產量天數須以305天計算,而非365天。

TCCIP最新消息
【焦點訊息】填問卷、抽好禮! Dr.A使用者經驗調查

填寫【Dr.A氣候變遷災害風險調適平台使用者經驗調查】就有機會獲得【便利商店100元商品卡】喔

為了讓「Dr.A氣候變遷災害風險調適平台」更加貼近大眾的需求,也讓還不知道「Dr.A氣候變遷災害風險調適平台」的您能夠試著操作瀏覽看看,我們誠摯邀請您花幾分鐘時間填寫這份使用者經驗調查問卷。您的寶貴意見將成為我們優化平台的關鍵!立即填寫問卷
 
問卷填答期間:113/8/20(二) ~ 113/9/30(一)     得獎名單公告:113/10/15(二)
【新資料上架】「AR5淹水/坡地危害指標資料GWL2゚C/4゚C情境」上架

資料名稱: AR5淹水危害指標、AR5坡地危害指標 

資料內容說明:

為因應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應用情境之設定,以全球暖化程度2°C及4°C(GWL2゚C及4゚C)作為評估情境,使用AR5統計降尺度資料進行模擬,在全球暖化程度2°C及4°C下可能的淹水與坡地危害,提供調適之參考基準。歡迎至TCCIP資料商店下載使用。

氣候變遷新聞
本次巴黎奧運是有史以來最熱的奧運,極端高溫不僅影響了運動員的表現,也對他們的健康造成潛在的風險。回顧2021年東京奧運,當年的高溫就導致了146例與熱相關的疾病報告,而本屆巴黎奧運相較百年前升溫3.1°C,高溫天數增加三倍。根據研究,在炎熱條件下耐力活動的表現性能可能會下降高達16%,而運動......
< 詳細閱讀 >
我要訂閱電子報
回上頁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712,530 位訪客   網站導覽